
報導:吳美菁
(北海25日訊)基于疫情尚未完全結束,加上經濟不如往年,以致今年新春期間到訪老人院的個人和商業單位不多,不僅物資和捐款減少,就連紅包也縮水。
威北開心敬老苑院長許桂玉說,往年的農曆新年,到訪老人院的善心人士多不胜數,每名老人家的紅包錢都會超過500令吉,在疫情期間卻大縮水,去年和前年只有約百多令吉罷了。
許桂玉說,雖然各領域都開放,但是該苑依然不開放讓民眾拜訪,并在入口處擺放帳篷和椅子,民眾只能將物資、捐款和紅包寄放在該處。
她說,這几天也有不少民眾前來贈送物資和捐款,非常感恩民眾給予老人家的紅包,雖然有些紅包“縮水”,從5令吉縮到2令吉,但每封紅包都代表給予老人家的祝福,新年有紅包收,老人家自然會很開心。
蔡傳福和黃明才兩個家庭,今早特地從居林驅車來檳榔東海,為開心敬老苑送上物資、紅包和捐款。
黃明才說,新年期間,他們每一年都會到訪不同的老人院獻上祝福,去年選擇居林一帶的老人院,今年就選擇開心敬老苑。
他們會選擇將物資和紅包送到比較偏僻的老人院,每年他們都會帶著孩子同行,灌輸孩子從小懂得關怀老人的美德,希望孩子長大也能多行善,并鼓勵孩子多幫助別人。
威北快樂之家創辦人蘇快樂說,原本今年打算開放讓民眾拜訪,但新年前一周有老人家确診,為了大家的健康和安全,院方規定所有探訪者必須先檢測才能探訪,見面前,院方也會為老人檢測。
蘇快樂說,雖然已經過了隔离期,但他們也將該院有老人家确診的消息發布群組,事先讓前來到訪的民眾知曉,方便民眾更改行程。
因此,該院不鼓勵民眾將紅包親手交給老人家,避免近距离接触,畢竟肉眼看不見細菌和病菌,一旦有人确診,院里的老人家都有感染的風險。
威北快樂之家創辦于1995年,蘇快樂說,以前高峰期,老人家會收到50多封紅包,現在只有10多封,可能行情不好,民眾的捐款也變少了。
他說,憑著“上天有好生之德”的意念,他相信上天一定會給孤老們一條活路,這么多年來,該院不曾買過白米,每次米缸見底,自然就會有民眾送米過來,這絕對不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