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明周刊副刊

番薯香 暖心頭

文 \ 蘇健進   圖 \ 周耀恩

老人家總說,番薯是那年頭窮得餓極時的恩物。

Advertisement

身邊的年輕女子卻道,要減肥就靠番薯。

依我說,烤番薯是秋冬風起時最治癒溫暖的平民美食。

掰開煨番薯,一股熱氣與甘香隨風飄揚,人在寒風中,夫復何求?

有時香氣不僅可提升食慾,也連繫着某些窩心回憶。秋冬時分走在香港街頭,每次街角遠遠傳來煨番薯、炒栗子的香甜氣味,總令人一路連接到某人的一切……

ADVERTISEMENT

感謝那股香氣,也感謝香氣的創造者,替我們的記憶立下據點,特別是位於繁華鬧市的旺角街頭,那個火車站橋底的檔口,曾為多少人製造過美好回憶。

每天中午十二時,蘇太跟先生把木頭車推到橋底,先生開動鑊底的火爐,靜待糖砂燒至冒煙,把整包砂糖和栗子全倒進去,即起勢地翻炒,一瞬間白煙瀰漫,夾雜焦糖的煙霧幾乎把他覆蓋;另一邊廂蘇太把鐵架上的番薯翻來翻去,又將下方的炭轉換位置,燒剩的炭粒夾到旁邊的鐵桶內暖雞蛋,剩下的全是可樂罐般大小的炭,在確保每條番薯都翻過後,她滿意地把門關閉,跟我聊起天來。

以數條大坡炭烤焗番薯,適時替它們一一轉身,要花上兩三小時。

濕番薯最香甜

“煨番薯要用大坡炭,它既耐燒又火力平均。一個番薯要煨近兩三小時,若使用不耐燒的炭,中途要打開不停加炭,爐內溫度忽高忽低,便沒完沒了。番薯要用黃心,黃心香,紫心甜,人們是為煨番薯的香而來,你給他換個甜的,吃了也不會滿足。”

閒聊數句,追逐香氣而來的客人往來而不絕,大部分人都偏愛乾身,剩下部分表皮略濕的無人問津,其實錯失了好貨。某些番薯品種的澱粉質可超過七成,澱粉隨熱力分解成糖漿,甚至多得從內部湧出來沾濕了表皮,薯肉的香甜程度可想而知。

煨所以比其他烹飪方式更能帶出番薯的甜味,因為中溫長時間的烤焗使其釋出糖份,炭火燻香內裏的糖份又更上一層。這樣的香甜,試問誰人不愛?

番薯營養價值高,尤其是紅肉品種的富含β-胡蘿蔔素。

番薯能抑制98%的癌細胞?

烤番薯的香味,十分誘人,除了烤着吃,番薯還能做成拔絲番薯、番薯丸子、番薯餅、番薯干……而烤番薯、蒸番薯,是人們愛吃的健康美食,不論是紅心、黃心或是紫心番薯都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他命C、E、膳食纖維等營養,而紅肉番薯β胡蘿蔔素特別豐富,紫色番薯中的抗氧化劑可促進健康的腸道細菌。

番薯不僅吃法多樣且營養佳,網絡上還流行說它是抗癌蔬菜榜排名第一的食物!番薯真的那麼強嗎?

日本國立癌症預防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研究對比了20種具有明顯抑制腫瘤細胞作用的蔬菜,最後總結出了“抗癌蔬菜榜”。

在這個排行榜上,抑制性最強的蔬菜是番薯。其中,熟番薯的抑癌率高達98.7%,生番薯的抑癌率也達到94.4%。

從此,番薯的抗癌作用被瘋傳。事實果真如此?

1.番薯 沒有那麼神奇

番薯抗癌是個不科學的說法。

2.這個實驗並非人體實驗

番薯內含有的糖脂、儲存蛋白、脫氧表雄酮物質等,在動物實驗、體外實驗上的確發現了抗癌作用,但是這並不能直接作用於人體身上,人體結構比動物和細胞要複雜得多。

3.番薯提取物≠番薯

並且動物實驗、體外實驗所使用的都是番薯內的提取物,和我們直接吃番薯完全不同,二者完全不能劃上等號!想要通過吃番薯來抗癌,顯然是行不通的。

為何烤番薯格外甜?會不會致癌?

1.番薯中有更多的澱粉分解成糖

紅黃心的番薯中胡蘿蔔素含量高,糖含量高,口感甜。尤其是烤制時,不僅水份減少,而且番薯中的澱粉酶被高溫激活,有足夠的時間將澱粉分解為香甜的麥芽糖。因此,吃起來口感相對更甜。

2.烤番薯會不會致癌?

很多人還擔心街邊的烤番薯,總是外皮焦的,會不會有致癌物?

的確,番薯在高溫烤製後容易產生丙烯酰胺,該物質是美拉德反應的副產物。但只要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烹飪時超過120℃都會產生。

丙烯酰胺屬於2A類致癌物,即可能致癌,但美拉德反應一般只發生在番薯表層。有相關部門曾對市面售賣的烤番薯進行過測定,結果顯示只有烤番薯的皮上面有少量丙烯酰胺,番薯內部幾乎檢測不到丙烯酰胺。

所以日常適量的攝入烤番薯,不必擔心會致癌。

3.更推薦蒸煮吃法

相比起烤番薯,更推薦吃蒸煮的番薯。因為蒸煮的番薯升糖指數只有63,但是烤番薯可達90以上,屬於高升糖指數食物了!若多餘的血糖得不到及時消耗,就容易被機體轉化為脂肪存儲起來。

而且,蒸煮的方式更利於保存番薯中的有益成份,能減少一些抗氧化物質(β胡蘿蔔素、維他命C等)在持續高溫下失活。

 

王玧儒轉行網賣番薯,如今開發到總共8種國內外番薯,成為親友眼中的「番薯王」!

 

特約報導+攝影:高寶麗

網賣成績滿堂紅 疫情打造番薯王

青年王玧儒在行動管制令期間轉行網賣番薯,從本地兩種基本款「紅薯」和「本地紫薯」開始,如今逐步開發到總共8種國內外番薯,他同時也研究出多樣化番薯吃法,讓番薯跳上餐桌成為美味可口和豐富營養的代名詞,

而在背後默默耕耘的他,也一躍成為親友眼中的「番薯王」!

坐上王玧儒的小藍,我們朝巴生南部左翰實達芭場出發,他笑着說:“由於經常入芭,小藍的車腳早已壞損,不怕再壞多一次。”

在這一個巴生僅存的農耕地,種植了多種平原地農作物例如番薯、木薯、芋頭、羊角豆、苦瓜等等;抵到交貨地,外籍勞工用電單車載來滿滿一袋50公斤重的自種紅薯,沉甸甸的紅薯像胖娃,光滑的表皮露着紅光,新鮮且紮實。

整袋紅薯往車尾箱一放,王玧儒的心也踏實下來。“近來雨季,紅薯的產量受到影響,很多紅薯地被雨水浸泡,收成不多。”

不起眼的紅薯,在這一個雨季,竟然成為搶手貨。

原來喜歡番薯的人那麼多!

這個原本從事導遊和民宿事業的年輕人,與大部分人一樣,被突如其來的全球性冠病疫情打亂了陣腳,不得不從其他管道找尋出路,所幸他父親幫忙地主打理油棕園,和這一帶的農夫熟絡,於是建議他網賣紅薯。

其實在當導遊的時候,他已經在網賣平台開設網店專售巴生土產,例如肉骨茶包、巴生咖啡等等。“當時的網賣生意不好,一個月頂多300令吉,但因為有工作在身因此也不以為意。當父親建議我網賣紅薯時,我不抗拒,但不抱太大期待。”

然而,正當他把一張張漂亮的紅薯照片放上網,奇跡發生了,第一個月紅薯銷售額竟然帶來了數千令吉的收入。

“這太出乎意料,我和家人不喜愛吃番薯,卻沒想到原來喜歡番薯的人那麼多。”

不喜歡吃番薯的原因,是覺得番薯口感帶粉,又硬,不甜,入口像木薯,嚼食粗糙,“後來發現,原來是我沒找到好吃的番薯所以才不愛。爾今我家人都愛上吃番薯,不需特別烹調,簡簡單單地蒸熟或置入烤箱烤熟,掰開兩瓣後熱氣騰騰的番薯香撲鼻而來,這是最天然的美味。”

行管令期間生意額大好,王玧儒生動地形容說,裝箱裝到傻!(受訪者提供)

銷量跌不減士氣 

第一個月的漂亮銷售額帶給王玧儒極大鼓舞,隨後每一個月的銷量緩緩上升,生意額最好的一個月開出上萬佳績,他和父親王振驊忙碌於為番薯裝箱,套用他生動的形容詞:裝到傻!

從賣兩種本地番薯起家,隨後他批入了更多外國品種,例如印尼進口的蜜糖番薯、日本紫心番薯、台灣橙薯、日本番薯等等,目前總共有8個品種;他也正式把生意命名為“番薯坊”,在親友眼中,因為他姓“王”,所以特地給他取了一個非常貼切的名字──“番薯王”。

我試着想像了一下,在他的番薯基地裡,背後是堆積如山的各類番薯,他和父親一邊秤重量一邊裝箱,忘記了時間在空氣中流逝,只求在最快時間內把最新鮮的番薯送達顧客手上,待裝箱完畢停下手,抬頭一望,外頭天色已暗。

無論如何,隨着疫情過去經濟市場重新開放,如今網賣額已下跌一半,但王玧儒並沒放棄這一門事業,反之,他力求朝其他管道推銷,例如到市場擺賣,嘗試製作番薯料理等等。

“在網賣上已有熟客,對未來發展我也充滿信心,希望可以越做越大,無論網賣或實體都能賣個滿堂紅。”

“番薯王”不是一個夢想,我們看到了一個有志青年不被疫情打倒,反而從中尋獲商機,花心思用努力開闢屬於自己的路;即便是賣番薯,也要賣得特別專業。

由於雨季番薯減產,當50公斤重的番薯搬上車,王玧儒的心也安定了下來。

忌用塑料袋盛裝

嚴格上而言,番薯屬於蔬果類,在運送時會面對脫水、腐爛等問題;“番薯王”從問題中學習,一步一腳印經營自己的品牌,贏得顧客信賴。

“我們的番薯都是從芭場運入的第一手貨,或者從批發方取得,經過乾淨處理即可直接出貨。因為番薯是蔬果類,會脫水或者腐爛,番薯運送到顧客手中重量會因為脫水而減少20%,因此,我們接獲訂單後,儘可能以最快速度送到顧客手上。”

早期曾經有顧客針對此事作出投訴,以為他做生意不老實,好在一番解說之後,獲得解決。所謂“經一事長一智”,後來在包裝上都會加多20%,例如500克的就放入600克,如此一來到顧客手上重量還是500克。

在包裝上番薯不能用塑料袋盛裝以免“悶”壞,只能直接裝入紙箱裡,“為了透氣,紙箱還得扎小洞。番薯是特別重的物種,在包裝後得加膠紙黏緊,不然太重的話紙箱會不堪重壓而穿洞。”

從不喜歡到學習並研究番薯的種植,王玧儒每一天都在成長。

鑽研不同吃法

為了增加與顧客的互動,“番薯王”特別研究番薯的各類吃法,還教導顧客如何吃番薯!

番薯營養價值豐富,除了豐富膳食纖維,還富含鉀、胡蘿蔔素、維他命C等等,對通便、提高免疫力和抗衰老都有功效。

“最普遍的番薯吃法是煲糖水、蒸、烤、炸。其實番薯還可以有多種吃法,我和家人研究後,連小朋友都吃不停口。”

說的是甘梅番薯。將番薯切成條狀,裹上粘米粉放入熱油鍋裡炸至金黃色撈起,撒上酸梅粉,吃起來香香脆脆,酸酸甜甜,風味絕佳。

另一種是類似番薯泥的吃法,是將番薯烤熟,中間劃開放入一塊鹹奶油,吃起來像忌廉似的,同時燃爆舌尖上的甜鹹香。

“我姐姐特製的紫薯豆漿是全家人的最愛。紫薯蒸熟後搗爛,加入豆漿並隨喜好調校甜度,既富營養又具口感。”

若吃不完,他建議把番薯蒸熟切片風乾,攪碎收起。“日後可當成早餐的添加物,泡飲料時加入一些,營養加倍。”

番薯種類大比拚

 

 

 

 

文 \ 張詠捷

那一鍋還沒入口 即聞簽香的粥糜

在物資匱乏、需要儲備糧食的年代,廉價的番薯是人們賴以溫飽的主食,為利於保存,番薯通常都是以「簽」的型態保存,先將番薯刨成細絲,置於戶外曬乾後,即成番薯籤。

加進少許白米一起煮成稀飯,就是所謂的番薯籤粥。

如今生活水平提升了,成了現代養生番薯良品的身價也暴漲,番薯簽是什麼,也許有許多人聞所未聞!

前些日子去雜貨店買麵線,看見老闆娘以透明塑膠餅乾罐子,將曝曬在竹篩上的番薯簽細心捧起,一把把收進罐子裡。在黃昏低斜而溫暖的夕光裡,感覺到舊時代生活溫馨的記憶又再重現,空氣中散發着番薯簽特有的甘甜味。

把番薯刨成絲,曬干後成為番薯之“籤”,可以貯存很久。

老闆娘笑着說,以前番薯簽多又便宜,現在薯簽賣得比米還貴。自己勤勞點,閒時趁着番薯盛產時,在市場買幾斤,用剉板剉剉曬上幾天做成番薯簽,隨時想吃就有,不用求人。老闆娘雙手捧着薯簽,臉上的笑容也帶着甜甜的薯簽味。“從小吃慣了薯簽,每天習慣在煮糜煮飯時,順手抓一把下鍋,無魚無肉不要緊,三頓得有番薯簽才吃得下飯。”

“薯簽”是番薯簽的簡稱,名稱呼來即有濃濃的古早風,薯簽是新鮮番薯經過洗淨刮皮,以剉板剉絲曬乾,利用日曬熱烘,巧變成像米一樣可以儲藏的食糧,因此又稱作“簽米”。

輕咬一口 從齒唇間感受簽米的脆度

在白米還未普及的年代,薯簽餵養了平民百姓勞碌的身體。生活再怎麼艱鉅,只要有一畝園種得出番薯,就能做成簽米,久儲耐藏。對老百姓而言,是日常主食,也是具有大恩德的救災食糧。然而,許多老一輩的人一提到薯簽,也會皺起眉頭,因為在三餐只能以薯簽為主食的年代,只有過年過節時才能買米煮飯,鍋鼎裡,天天煮的都是薯簽當飯吃,不吃沒氣力,日復一日的主食,讓大家都吃到怕了。

薯簽的製作,其實也簡單,只是需要一點時間來幫忙。新鮮的番薯生命力極強,放久了會出芽,薯肉裡的養份都釋入莖芽,為免浪費,得趁鮮將番薯洗乾淨,等待陽光充足的大晴天,趕緊將番薯去皮剉成一絲絲簽條曬乾,重複3至5天直至曬乾為止。製作薯簽最重要的是日曬過程中乾燥度的掌控,輕咬一口薯簽乾,從齒唇間感受簽米的脆度,即是掌控乾燥程度的秘訣。真正透乾的薯簽,才經得起長年儲藏。

經太陽曝曬的薯簽,水份盡去,也將會造成腸胃不易消化的氣化酶給消除了,保留了地瓜的甜味與香味,並吸收了太陽的養份與能量,水份去除了,地瓜籤的膳食纖維含量更高,但可以更易消化。

現代年輕人愛吃薯條,不論青年老少,大家都熟悉薯條的滋味,而對於在地歷史久遠的番薯簽,卻如同陌生客,也許連名稱也叫不出來。

承載人情暖意的古早味番薯簽粥,是補氣健脾的早粥良品。

認識薯簽,也可以從學着煮一鍋薯簽湯或簽飯開始,慢慢體嚐這好滋味。老一輩人大部分都是把薯簽和米煮飯、熬粥,由於含水量不高,因此容易煮熟,喜歡口感的人,可以在整道料理分次加入食材的最後一次再加入地瓜籤,而且入味快,所以最後一次加入,也不必擔心入味不夠的問題。除了可以煮飯、煮粥,也可以炸地瓜、煎地瓜餅、蒸地瓜粿、焗烤、炒菜、煮湯、燉肉、涼拌、煮甜湯、做饅頭、多士皆可。料理的方式跟新鮮地瓜一樣。

用番薯簽煮粥簡單輕鬆,隨意抓一把,稍稍過水清洗,待水滾了,倒入鍋裡滾個十來分鐘,再悶一下,好煮快熟,清甜爽口,冷熱皆宜;薯簽稍稍盪洗,跟着白米入鍋,稍添些水,飯熟簽也透,一點也不難。捧着大碗薯簽白米飯,熱氣盈盈,絲絲薯簽飄香,古樸營養好風味,雖不是當下驚天美食,卻是老老實實,有益身心的一碗滋養好飯。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