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營養過剩吃出富貴病 尿酸超標四肢會變形

(吉隆坡訊)痛風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也被稱為“富貴病”,皆因它與大魚大肉,營養過剩,或是飲酒過多息息相關,過去曾有皇帝,將相或是名人深受其害,包括亞歷山大大帝、科學家牛頓、美國總統富蘭克林以及元朝皇帝忽必烈等,而現今在馬來西亞一般的政府診所,每周至少有3位以上的痛風患者。有資料顯示,全國人口中有5%人士飽受痛風折磨,在醫學上痛風是極痛的關節炎,因它急性發作痛時來如風而得名。

Advertisement

談到高尿酸(uric acid),很多人就會聯想到痛風,但其實這並不正確,高尿酸的人只有少部分會有痛風症狀,剩下的是所謂的無症狀高尿酸血症(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mia),而有些人終其一生也沒有症狀。

家庭醫學顧問陳欣怡(Tan Sing Yee)指出,若是尿酸指數持續增高,痛風的機率必然隨之增加,而腎結石機率也會提高,因此要避免痛風及腎結石,就要避免尿酸指數過高,首要做到就是控制口腹之欲,包括少吃肉及少喝啤酒乃是上上之策,尤其是新年佳節期間。

ADVERTISEMENT

她說明,痛風又稱代謝性關節炎,它是疼痛最為劇烈的一種關節炎,其病因是體內累積了過多的尿酸,在濃度過高時所形成的結晶沉積在關節處,一旦身體缺乏水分,空氣濕度上升及氣溫升高就會誘發痛風。

她解釋,造成尿酸過多是來自內外兩方面,內在因素是肝臟把體內嘌呤(嘌呤)代謝與分解後即形成尿酸,因此若細胞分解加快尿酸就會增加,這點常見於癌症患者,尤其在進行放化療後,而外在因素則是吃入太多高嘌呤食物,肝臟分解後即形成尿酸,從而造成尿酸指數升高。

 

喝啤酒最嚴重

 

她補充,另一個較少見的因素是腎臟功能欠佳,因而無法把過多尿酸排出,不過這類情況不多,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來自飲食不均衡,即吃過多高嘌呤食物,其中以喝啤酒是最為嚴重,其他包括吃過量海鮮及紅肉等。

“儘管高尿酸並不是疾病,對某些人而言也無需治療,但它與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以及過重超胖是屬於“同一區”的好兄弟,若在體檢中被告知尿酸指數超標,就必須嚴謹看待,並從飲食習慣中下手改變。 ”

她指出,其實很多人已有高尿酸,但卻不曉得本身尿酸指數已超標,大概只有20%至30%的人士會有痛風或腎結石的症狀,正因為尿酸並非疾病,因此在體檢中尿酸指數並非強制性,唯有痛風及腎結石的患者才需進行檢驗。

“尿酸正常值是男性150至480umol / L,至於女性則是90至360umol / L,通常男性在30歲至50歲期間就會出現痛風症狀,而女性則稍遲,不過當兩者都邁入60歲後就“打成平手”,痛風機率是一樣的。 ”

她強調,當尿酸指數越高,距離痛風亦不遠,但曾有案例顯示,一些痛風患者的尿酸指數是處於正常值,這是醫學上還有待追查的真相,但無論如何,從飲食習慣上下手避免尿酸指數升高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儘管“秤上的數字並非關鍵”,但無可否認的是,高尿酸常見於肥胖一族,體重超標的男女亦很大可能是高尿酸一族,因此想要做好預防,除了飲食控制之外,減重亦是方法之一,其次包括控制好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還有就是多喝水及多吃蔬果。 ”

 

嚴重尿酸破壞關節

 

陳欣怡解釋,痛風與一般關節炎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是1天性的痛,至於後者則是長期的疼痛,但若不控制尿酸指數,痛風就會從一整天的痛衍生至3至4天,並從1年只有1次到每個月1次,嚴重的話還會出現痛風石。

“對於一般人而言必須認清關節炎及痛風,若是痛風會有紅腫,疼痛及發熱,通常是在大吃大喝後所誘發的痛,而這痛楚會持續24小時,接下來會逐漸消退,剛開始時一年1次,期間沒有感覺,若尿酸指數不斷升高,就會演變成一年2至3次或每個月一次。 ”

她說明,痛風患者起初是雙腳大拇指感覺痛,接下來是膝蓋,之後是腳踝及腳板,倘若患者已有手指關節炎,那手部也會感到疼痛不已。

“當尿酸過高在關節內形成結晶及痛風石,就會破壞人體關節,造成四肢變形,比如手指等,儘管平時通風石不會有感覺,但若發作時,那就是劇痛了,重複的關節痛風會使關節損傷而形成骨關節炎。 ”

“至於關節炎則不一樣,它是長期的痛,尤其是在進行一些動作如蹲下時就會特別痛,而且一般上不會有紅腫,但亦有例外,因此若要詳細辨別是關節炎抑或痛風,最好還是由醫生診斷。 ”

此外,她提到,尿酸指數升高會造成腎臟出現尿酸石,長期累積會使腎臟功能衰退,不僅如此,很多報告也發現尿酸和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壓有關,因此不可不防。

“總結來說,儘管尿酸指數高的人只有三分一會有痛風症狀,或是有腎臟及腎結石的症狀,可是後果嚴重,但若能從飲食習慣中着手,遠離上述病痛是指日可待。 ”

 

豆類影響微啤酒為痛風元兇

 

在飲食方面,陳欣怡說明,造成尿酸指數飆升高嘌呤食物包括海鮮(如江魚仔、沙丁魚及蝦類等),紅肉(即牛、羊、鴨和豬肉),動物內臟及啤酒,而啤酒是當中最大元兇。

“根據過往的案例,那些已有痛風的患者都是在出席宴席時吃下過多海鮮,肉類再加上幾罐啤酒,就會在半夜時分誘發痛風,從半夜痛至早上,然後一大清早到診所向醫生求助。 ”

她解釋,這是典型因偶而放縱所引發的疼痛,而一般上是集中在同一天內,之後就會逐漸消失,醫生會按病情處方非類固醇抗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

“若是痛風患者在一年內超過兩次發作,醫生會開安樂普利諾(別嘌醇)來抑制患者體內的尿酸產生,但這必須患者在飲食上進行配合,即少吃高嘌呤食物,否則也是無效,而且要注意,安樂普利諾的藥用備受爭議,必須由醫生診斷後才決定是否可用。 ”

她提醒,對於有人指蔬食可避免尿酸指數升高,這是正確的說法,畢竟高嘌呤食物以肉食為主,既然不吃肉食和海鮮,那自然就減少嘌呤,但若是說吃蔬菜水果就能讓痛風消失,這並沒有醫學根據。

“過去有人認為黃豆會誘發痛風,但醫學報告發現,豆類的影響並不高,反之最嚴重的是啤酒,皆因它會在不知不覺中一杯接一杯,也因此在過去農曆新年期間,政府診所常見痛風患者上門求診,都是暢飲杯中物後所引發的疼痛,此外還有吃火鍋喝湯底及少喝水,都是誘發痛風的因素。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