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恐龍更古老‧海洋保護生物‧鱟烹食入葯皆宜

吃過鱟(Horseshoe Crab,音“後”)的人,一定曉得牠的味道很獨特,甚至稱得上是無與倫比。儘管僅僅試過一次,其味兒便永留在腦海裡了。

無論是名字、外貌還是內涵,鱟都有點讓人“搞不懂”。

Advertisement

鱟是一類與三葉蟲,也是四億多年前就在地球活動的古老生物,是比恐龍還早的古生物。而目前的模樣大概在2億年前定型。鱟有著大大的頭,長長的劍尾,有“活化石”之稱,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牠主要產於中國北部灣和墨西哥灣,由於鱟瀕臨滅絕之危,上世紀末各國已開始禁止捕捉,目前在多個國家已被列為二級海洋保護生物。

到海邊捕捉鱟去,回家再把味道獨特又爽脆的鱟卵烤來吃,那細如粟米、口感強烈的鱟卵,至今仍然是許多人童年貪嘴最美好的回憶。

多年以前,在傳統的生活中,鱟已經融入每個人的家中。多年以後,鱟已經瀕臨滅絕之危,許多新生代,甚至已完全不曉得甚麼是鱟,單憑它實在怪得可以的外貌,沒多少人可鼓起勇氣去吃牠。

ADVERTISEMENT

鱟又稱馬蹄蟹,是與蠍、蜘蛛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有親緣關係。鱟的祖先出現在地球上時,恐龍尚未崛起,原始魚類剛剛問世,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它同時代的動物或者進化、或者滅絕,惟獨鱟從四億多年前問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

它極強的生命力,確實讓人嘆為觀止。

鱟卵部份是好吃

可想像,這樣一種海陸相容的“耐死力”如此強的物種,這樣一種從古代泥盆紀熬到今日,四億多年來形態不改的海洋節肢動物,按廣東人“食補經”的說法,當為大補的長壽佳品是也。而鱟類也一直是人類的食物,又是軟殼蟹類的天敵。

在外國,通常,專門賣鱟的大排檔會將煮熟的鱟倒掛起來,點的時候可以根據口味,只要鱟卵、鱟肉,或者鱟腿。鱟卵外觀像蟹籽,比蟹籽大得多,不同蟹籽獨有的爽,鱟卵外層很韌,有彈性,以牙齒輕輕嗑開之後則是無盡的爽脆,比蟹籽有嚼頭。那以細如粟米般難以數計的鋼青色鱟蛋蒸成一盆半寸厚的“糕點”,更是許多人一吃就永遠也忘不了的味道。

鱟肉很少,肉的紋理其實蠻細,起初有點腥,慢慢地回甘;鱟腿其實沒有甚麼肉,但啃起來很好玩。吃鱟,許多人會蘸白醋和辣椒醬,都是自家配的,甜中帶酸,能祛除鱟腥,又帶出鱟的鮮甜。

放血吃鱟的做法實際上是暴殄天物,因為鱟的血液中含有銅離子,可快速凝固,防止細菌侵入體內,提高免疫力。現在廣東的電白人吃鱟不再宰殺,清洗乾淨之後,整隻放進大鍋裡煮一兩個小時,鱟血會滲透鱟肉裡面,剖開後更有海洋的原始風味。

在大馬,還是可找到吃鱟的機會,就在檳城丹絨道光這家東城(Viva Dim Sum Deligh)飲食中心內的海鮮檔口Seahouse Grill Fish。

“鱟是越來越少人懂得吃了,牠的味道獨特,口感非常強烈,愛與不愛的人也很分明,但我們還是堅持要賣,這是許多人美好童年的味道,雖然現在捕捉牠的機會也越來越少,可能快絕種了,可能遲點再也沒機會吃到了。”

外國旅客偏愛吃鱟

一般上,大馬人不像外國,吃鱟都只選擇吃最美味的鱟卵,而最常見的,就是把香噴噴的鱟卵烤熟後,將它攪成Kelabu。但在這裡,廚手林永健就堅持保留原汁原味,不做成Kelabu,純粹只是把鱟卵烤熟後,蘸特製醬油,也可把洋蔥和擠一點桔汁調味,吃其原味。

“鱟是有季節性的,盛產時,可捕捉到好多,否則一隻也捉不到,而且體形都是大小不一,小的可以很小,大的可以很大,我們的價格一般都定在15至18令吉,但一隻鱟可供四五人分享,吃多會膩,當配酒小菜最理想。”

他說,來吃鱟的人還是很多,但年輕一代就比較不能接受,主要是牠也真是太奇特了。但外國旅客,就偏愛這奇特的生物,就有一名澳洲旅客,每年都會到大馬報到一次,每年也都會特地來此處吃個痛快,一人還點了兩隻來吃,不但不覺膩,還大呼配酒真是過癮。

鱟數量減少將影響生態

鱟是少數幾種生活在海濱又容易為人看到的大型無脊椎動物。人們在濱海的活動中,鱟是很值得欣賞的。

台灣西海岸也曾有過大量鱟的足跡。但近幾年鱟在台灣海峽的分佈範圍越來越窄了,30年前鱟在台灣西海岸已不多見,20年前澎湖海濱還有不少的鱟,但現今也不見了。

根據台灣的經濟發展與鱟分布的消退,可以推估金門的快速開發必然會破壞其海濱棲地,造成鱟的絕跡。

國外文獻表明至少有11種遷徙鳥類及部份魚類以鱟卵為主要食物,因此鱟也是生態鏈的重要組成部份。如果鱟數量減少,將對生態造成一定影響。部份生物學家及鱟試劑廠家等已向國家建議設立鱟保護區及立法保護鱟。

寧束手被擒雄鱟死守母鱟

若從“動物性情學”上說,鱟還被漁民稱為“癡情種”,是“海洋鴛鴦”,成年鱟平日總是出雙入對,結伴而行,而且雄性喜歡趴在雌性身上雙雙前行或蟄伏。每對鱟都是母比公的體型大許多,又因為母鱟還有一肚子成千上萬的卵,所以特別受漁人鍾愛。民間還流傳一個說法――雄鱟對愛情海枯石爛,而雌鱟卻水性揚花,如是漁民先抓獲雌鱟,雄鱟是不會自己逃走的,反之若是先抓了上面的雄鱟,下面的雌鱟則立即逃之夭夭,所以有經驗的漁民發現後,總是從底下先抓住雌鱟,而癡情的雄鱟卻要死守住自己的伴侶,寧願束手被擒,同時赴死。

這個說法一直在我們鄉間流傳至今。

含銅離子可研究治癌

鱟的血液中含有銅離子,它的血液是藍色的。這種藍色血液的提取物——鱟試劑,可準確、快速地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因細菌感染而致病;在製藥和食品工業中,可用它對毒素污染進行監測。科學家也使用鱟血研究癌症。但是,對鱟抽血後,它們就被放生。此外,鱟的肉、卵均可食用。其殼、尾、卵、肉和血均可入藥。

藥用價值

鱟尾炭:鹹、溫。

功能主治:止血。用於肺結核咯血,胃出血;外用治外傷出血。

鱟珠:澀、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於咽喉痛。

外貌像蟹

鱟是“海怪”,外貌實在長得怪怪,形狀似蟹,身體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外有硬質甲殼包著。身體由頭胸部、腹部和劍尾三部份組成。頭胸部和腹部均向背面隆起,前面較圓厚,往後趨向扁平,後面延長在劍尾,沿腹部外緣並排著側緣棘,構成鱟的特殊體形。

鱟有四隻眼睛。頭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兩隻小眼睛,小眼睛對紫外光最敏感,說明這對眼睛只用來感知亮度。牠有一個很長很鋒利的尾劍,是用來防衛的武器。

鱟的平均壽命大約廿五六年,但牠們成熟得很晚,大約生命的一半――十三四年才成熟,外形也才有雄之分,要剝開生殖厴(讀音“演”),以生殖孔判斷。

海底鴛鴦忠貞形影不離

有去沙灘捕捉鱟的人,一定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畫面,捕鱟,都是“一箭雙雕”。

被稱為海怪的鱟,對自己的伴侶卻十分忠貞不二,一旦雌雄鱟結為伴侶,就像鴛鴦一樣,朝夕形影不離,雄鱟總是趴在雌鱟的背上;而雌鱟總是背負著雄鱟,胖胖的妻子揹著瘦小的丈夫一起生活,牠們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海底鴛鴦”。每次捕捉鱟的時候十有八九捉到的是一雙,公鱟緊緊夾住母鱟,看到牠時都是交配姿勢。

公鱟勾母鱟可長達1個月因為母鱟少公鱟多,繁殖期為了佔位置,公鱟常緊緊夾著母鱟不放,讓人搞不清楚這是1隻鱟還是2隻鱟。鱟的體型曲線,就是以公母能緊緊夾在一起為前提。為了要完美蓋上母鱟的胸甲,公鱟胸甲有兩處凹陷,而母鱟為了不傷及公鱟,前面的6支腹棘也天生萎縮,這也是公母的差異之處。公鱟的步足就這麼緊緊地勾住母鱟,可以長達1個月都不放鬆,好笑的是不用這麼辛苦佔位置也有機會,因為鱟是體外受精的。

但,一般上,捕捉到鱟後,大家都會把公鱟的拋回海去,只要取了母鱟,因也只有母鱟擁有美味的鱟卵。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