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橡膠局:防護技術只限小雨 暴雨時期不宜割膠

(吉隆坡4日訊)原產業部長郭素沁早前發表“雨季也可割膠論”遭不少人調侃和譏諷;針對此事,大馬橡膠局聲稱,此技術已被全國的私人園坵所使用,下小雨時可繼續割膠,惟坦承此技術不適宜應付暴雨的情況。

Advertisement

大馬橡膠局總監拿督塞羅再尼表示,該局在1985年已開發了雨水防護技術(防雨罩),在下小雨時可防膠路淋濕,有助增加割膠天數和產量。

他召開記者會提及,使用防雨罩,估計平均每月可增加割膠天數3天,把每年雨季的割膠天數增至55%。

ADVERTISEMENT

他說明,雨季期間,每月可能只有3至4天可割膠,此防雨罩技術則可增至最多7至8天。一公頃橡膠園產量約25公斤,若割膠天數增加3天則會帶來約75公斤膠量。

“2015至2017年的數據顯示,每年第四季,即11月至1月的雨季期間,橡膠產量與第三季相比沒顯著下滑。”

塞羅再尼說明,雨季的割膠天數雖可能比第三季少,但橡膠樹在第四季最多膠汁,所以平均產量遠高於前幾個月。

他承認,雨季會讓小園主割膠不便,但每個地區的雨量分佈不同,但碰上暴雨時就沒辦法,即使科技再先進也不鼓勵。

他解釋,若是清早下小雨可等到雨停和膠路乾後再割,防雨罩就能發揮功能,惟產量肯定不比早上高。

據他所知,此技術已被全國私人園坵使用,特別是在吉打和柔佛,而且“防雨罩”已被私人界商業化生產。“一個防雨罩市價是1令吉50仙至1令吉60仙,若以小園主每公頃有400棵膠樹,成本約為600令吉,小園主平均擁有兩公頃,這筆成本可能是一筆負擔。不過,在2011年橡膠價格高漲時,許多小園主都採用此工具。”

出席記者會的尚有該局副總監(政策和營運)蘇亞米和副總監(研究與革新)阿米爾哈欣;生產組主任莫哈末納沙魯丁;發展組主任莫哈末慕達。 

下月起提高IPG門檻

塞羅再尼提及,政府從明年一月起便提高“橡膠生產獎掖”(IPG)下的橡膠價格門檻,擁有兩公頃土地的大多數小園主平均每月可獲144令吉,或一年1728令吉額外收入,比已取消的3個月600令吉雨季援助金(BMT)來的高。他解釋,在IPG計劃下,若橡膠價跌至每公斤2令吉20仙,橡膠農將可獲援助金。

政府之前宣佈,從2019年1月份起,把門檻提高到每公斤2令吉50仙和從二月發放有關援助金。

他聲稱,調高IGP門檻的措施肯定比雨季援助金更適合,這將鼓勵小園主繼續收割,也保持我國天然橡膠產量和供應。惟這只限真正依賴橡膠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小園主和割膠工人。

“我們鼓勵小園主把握良機申請IPG計劃從中受惠,因為從2015年9月至2018年10月,政府在此計劃下已發放1億零200萬令吉援助金,惟申請者只有15至20%的小園主。”

塞羅再尼提及,我國是世界第三大的標準橡膠(SMR)出口國,平均年出口量達110萬噸,約90%由小園主供應,只有10%來自大園坵。

他也在會上否認,我國橡膠產量過剩的問題。我國橡膠種植地約100萬公頃,每年產量超過100萬噸,但小園主對價格極為敏感,目前價格低所以大多數都不收割,粗略估計,現在約有一半橡膠沒收割。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