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國際

李顯龍:新加坡絕不可能關閉鎖國

(新加坡20日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一些地區在疫情下出現保護主義擡頭的趨勢,但新加坡不可能閉關鎖國。

“新加坡是一個小而且開放的國家,無法承擔封閉邊境的後果,必須順應局勢變化應對問題。就算在疫情爆發時,我們也需要食物和燃油的供應,同時允許人們出入境。”

Advertisement

他強調,這些活動繼續進行具有一定風險,但是不可避免的,國家唯有采取冠病檢測、追蹤病患接觸者,以及按照程序審核入境者,保障人民的安全。

據報道,配合美國商會在線上舉行的全球經濟復甦論壇,李顯龍接受美國商會副會長薄邁倫的視訊訪問,訪問錄像昨晚播出。

冠病疫情促使許多國家基於國家安全考量重新思考有關供應鏈設置的政策,但李顯龍指出,每個國家都在境內制造所有貨品既是“有害的安排,也是不可能的任務”,疫情提醒世界在多邊機制下促進國際合作,加強互信更為重要。

談到疫情下,國際社群如何確保貿易保持開放、避免破壞供應鏈時,他說:“如果每個國家都嘗試在境內制造所有貨品,這將是一種非常有害的安排,也是不可能的。”

ADVERTISEMENT

他指出,貨品的最後組裝可以在各自國內進行,但如果要求每一個部件都在境內生產將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若所有原材料也要自己出產,那在多數情況下是不可能的。

李顯龍強調,各國必須合作,雖然現在的生產方式更傾向於“以防萬一”(just in case),而不是“及時生產”(just in time),但這類安排如果進行到極致將會大幅度推高價格。

“你甚至不可能自己獨力生產疫苗,因為除了疫苗的原材料之外,你還需要瓶子、瓶塞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其他物品。”

要確保全球貿易保持開放,他認為通過雙邊模式逐一國家進行談判非常困難,聚集更多夥伴進行多邊合作,建立適合各方的規則以及互信才是較為理想的方式。

“美國政府恢復和世界貿易組織的互動讓我感到欣慰,因為該機構雖然存有一定弱點,但各國應該攜手合作加以改善和增強,而不是拋棄它或將它邊緣化。”

李顯龍認為,各個區域當中也有不少合作契機。他指出,美國曾經是《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的主要設計師,目前該協定大致上也是美國所設想的模樣,美國應該重新加入這個協定,但他也知道美國目前無論是國會或全國的政治氛圍,都不適合推動重新加入協定一事。

“我希望有一天氛圍會改變,美國能夠在不久的將來尋回推動積極貿易議程的方式,也許在某一天找到重返CPTPP的辦法。”

CPTPP的前身《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是美國構想的經濟聯盟,但美國特朗普總統在2017年退出TPP,日本之後主導修改並重新命名為CPTPP。這個新協定由11個成員國簽訂,在2018年12月30日生效。

李顯龍說,除了傳統貿易模式,新加坡也積極推動數碼經濟和綠色經濟等領域的合作協議,比如為數據傳送和儲存制定標準,以及在綠色融資和可持續发展標準等領域進行合作。“這些或許在美國現今政治氛圍中更能讓人接受,也更可行。”

另外,美國重回《巴黎協定》並決定履行承諾,在李顯龍看來是一個“大優勢”,因為如果美國不參與,其他國家都會指美國在搭便車,不願付諸行動。

他指出,年底在英國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將是推動環保議程的下一個契機,新加坡希望大會能夠取得成功。

文/圖:互聯網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