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地方

曾是學生購書熱門場所 百勝樓書香不再

(新山5日訊)在新柔長堤另一端的新加坡有一座5層樓的商場,曾經是新山一帶學生前往購書逛書局的熱門場所,如今時過境遷,這座本名叫“百勝樓”的建築裡頭一家家書局相繼停業,“書城”的別號也逐漸被人淡忘。

Advertisement

在新加坡市區小坡屹立了38年的百勝樓,曾經是書香彌漫的天地,在書局撤走後留下的空間,已由各種文化與休閒相關的生意填補,注入了新生命。

百勝樓坐落在橋北路和維多利亞街之間,是銜接著兩座公共組屋的5層樓商業中心,外觀設計平平無奇,與市區內其他摩登且現代化的商場、辦公樓和酒店等建築物相比,顯得有點格格不入,甚至透露出一份屬於上個世紀的時代感,讓人們一下子回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新加坡。

ADVERTISEMENT

當年八九成都是書店

53歲的友誼書齋老板宋志忠接受新加坡《聯合晚報》訪問時說,當年這棟大廈八九成的店家都是書店和文具店,所以就有了“書城”這別名。

也是百勝樓商聯會副主席的他指出,當年有一個說法,即書城的“書”與“輸”同音,對華人來說不是太吉利,所以就起了一個吉祥的名字,叫做“百勝樓”。

不過,百勝樓其中一個第一代店家書城音樂書局的70歲老板郭文發說,打從一開始,“百勝樓”這招牌就在大廈外牆上,相信是取自英文名(Bras Basah)的諧音,書城才是後來人們起的別名。

他指出,1980年以前,橋北路、維多利亞街和勿拉士峇沙路一帶林立著許多書店、二手書店和文具店。

“直到百勝樓建好後,當局就把書店和文具店遷移到同一屋檐下,當時店主所簽下的店鋪合約也附有必須經營書籍文具生意的條例。”據他估計,當年百勝樓約九成店鋪是書店和文具店,以售賣中文書籍佔大多數。

他指出,當年許多店家都是在新加坡經營了幾十年的老字號,例如青年書局、上海書局和大眾書局等。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百勝樓輝煌時期

在郭文發看來,上世紀八十到九十年代初期可說是百勝樓的輝煌時期。

八十年代初,奧迪安電影院就在百勝樓旁邊。

郭文發記得,當時電影散場時間約晚上9時30分,之後就有人流湧百勝樓閒逛,有的翻書本,有的買音樂卡帶等等。

當年,每逢學校假期,百勝樓更是熱鬧非常。

郭文發說,家長會帶著孩子前來購買新學期的課本,碰到年底時期,書店也會出售款式琳琅滿目的日曆與賀年卡,吸引許多人前來選購。(CBH)

受網絡商務衝擊  老字號走入歷史

隨著大環境的變化,包括受電子書和網絡商務的衝擊,新加坡書店業生意每況愈下是不爭的事實,百勝樓店家的營業情況也體現了這一點。

根據郭文發的觀察,百勝樓與中文書店的生意大概在2000年以後開始走下坡,幾個家喻戶曉的老字號書店相繼走入歷史。

經營了超過80年的上海書局在2008年關閉,青年書局則在2015年結束位於百勝樓的實體店生意,轉戰網絡市場。

另外,擁有近80年歷史的文具銷售商開明書局也在前年結束營業。

也是百勝樓商聯會主席的郭文發指出,目前百勝樓大約有140家商店,書店只有16家,佔一成左右,與當年到處都彌漫著書香的書城相差甚遠。

時至今日,再把百勝 樓叫作“書城”,也已經不合時宜了。

畫廊開拓新機遇  百勝樓迎多元化

然而,危機也是轉機,一家家撤走的書店所騰出來的空間讓百勝樓找到新生命的契機。

在百勝樓二樓開設四寶齋畫廊的62歲吳耀遠說,書店業萎靡不振是無法挽回的大趨勢,但一家家書店的退出,卻為百勝樓開拓了新機遇,促成其他種類的商店入駐的可能性。

吳耀遠自1986年起就在百勝樓經營文房四寶的生意,他曾在百利宮、文華酒店經營過畫廊,但他在兩年前,決定把畫廊搬到百勝樓,800平方呎店面就在文房四寶生意的旁邊。

之後,吳耀遠積極地拉攏其他畫廊業者入駐百勝樓,希望把不同定位的畫廊都集中在同一屋檐下,能形成“協同”效應,吸引收藏家前來百勝樓。

他指出,如今百勝樓的畫廊已有多達12家,估計是城中畫廊最為集中的商場。

除了書店和畫廊,百勝樓的商店種類相當多元,有美術用品店、音樂器材店、印刷店、運動用品店、眼鏡店和鐘錶店等等。

53歲的紫砂壺收藏家陳添耀於2013年入駐百勝樓,開設紫砂藝術廊,專門售賣各種古董紫砂壺。

陳添耀說,當初在選擇店面地點時,他也考慮過市區內的其他商場,但因看上百勝樓具有一定的文化氣息,所以最終在這裡落戶。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