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力量美麗令人落淚 王蒙來馬說故事談文學

以《王蒙八十自述》稱譽文壇的中國作家王蒙,近十年來不時到世界各地與文友會面。他的書,精辟入理;他的人,斯文有理。對年輕一輩來說,無論是他的書或他的人,都值得大家學習。他這次來馬,再次字字珠璣,句句精華,以文載道,以理服人,讓大馬文友獲益匪淺。

王蒙說:“文學是思維最高藝術形式。”

Advertisement

他認為,文學與其他感官藝術,如繪畫、舞臺表演和音樂等有?不一樣的表達方式。

“繪畫是屬於視覺的藝術;音樂屬聽覺;舞蹈則結合視覺與聽覺,都在圖形和色彩、或者五音動感上,直接撼動人心。文學興許無法痛痛快快地給人迎面一擊,它的弱點恰恰是優點,它的‘不直接’攪動思維、推動思維至臻高處,讓所有五種感官,即視、聽、嗅、味和觸感,一律通過文字傳達,超越一切藝術所能表現。”

王蒙於1934年10月15日生於北京,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滄州,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曾任中國文化部部長、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席、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等職位,是一位熱心參與中國政治活動和文學活動的作家。

他在五十年代開始創作,1955年發表處女短篇小說《小豆兒》。1956年,他所發表的小說《組織裡新來的青年人》描寫初來乍到的青年對組織裡的官僚作風不滿,引起嘩然,因而被扣上“右派”的帽子,其時,他自1953年開始撰寫的《青春萬歲》已完成,卻因為這個因素無法出版,直到文革結束後才重見天日,更被上海電影製片廠挑中,於八十年代拍成同名電影。

ADVERTISEMENT

歸類為意識流文學作家

王蒙在右派帽子被摘之後,曾到北京任教一年,1965年4月被派到新疆,住在農民家裡,當天有只燕子飛到屋裡來,維吾爾農民立即說:“村子裡來了個善人。”讓他感覺賓至如歸。

後來,他掌握到與漢語發音全然不同的維吾爾語,並任職翻譯。

獲得平反後,王蒙又寫下短篇小說《說客盈門》諷刺 “走後門”的現象,又陸續寫下《活動變形人》、《戀愛的季節》、《失態的季節》、《躊躇的季節》、《狂歡的季節》、《青狐》、《悶與狂》、《暗殺3322》、《這邊風景》等小說。

此外,他的其他非小說作品,如《當你拿起筆》、《紅樓夢啟示錄》、《我的人生哲學》、《老子的幫助》、《莊子的享受》、《中國天機》等涵蓋政治與文學的評論和雜文作品也廣受歡迎,是一位元多方位的作家,曾被歸類為中國文壇“意識流文學”作家之一,也曾榮獲茅盾文學獎及中國國內多種獎項。

他的作品廣泛流傳,已被翻譯成多國語文,其中包括:英、法、德、日、俄、韓、意、挪威、瑞典和荷蘭文。

文書書籍銷量大不如前

對於文學交流活動,王蒙一直熱衷其中,自八十年代前往美國參加“中美作家計劃”活動之後,他就不曾停下腳步,出訪過的國家三十年來已經超過六十個。

他受邀出席各種國際學術會議,以學者身份參與巡迴演講,積極的態度和對推廣文化方面的貢獻,令他獲得日本創價學會頒予的“和平與文化獎”、第十三屆意大利蒙德羅國際文學特別獎、約旦作家協會名譽會員、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和澳門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

這一次,他接受隆雪中華總商會大力邀請到吉隆玻來出席第十四屆馬華文學獎頒獎典禮,並在為配合馬華文學獎而辦的《一帶一路華文文學新出路》講座會中,以《永遠的文學》為主題,分享自己對文學的看法。

馬華文學獎自1989年設立以來,已經超過20載,其宗旨主要為表揚我國華文作家,藉此推動及鼓勵華文創作,以提高馬華文學水準。歷屆得獎作家有陳政欣、李憶莙、傅承德、姚拓、年紅、小黑等本地知名作家。

王蒙在講座會上以輕鬆語氣,不謂不感慨地說,現今社會,文學書籍銷量已經大不如前,過去的文學書動輒數十萬本,如今只要賣上500本便已經非常激動人心。

文學第一課聽母親講故事

“人生文學第一課,來自母親的床前故事。”王蒙說,一個人對世界的認識乃從牙牙學語、會說的第一句話開始累積。

母親睡前說的故事,教會小孩如何應對將來的社會,他提起《狼外婆》這個述說吃人狼化身老婆婆想誘食三姐妹,後來被機智與勇敢的姐姐殺死的民間故事。

他說,中國生活條件嚴苛,家長藉?說故事,提醒孩童社會如何險惡。

回憶起生平第一次被文字觸動,是在7歲上小學一年級那年,他記得那是《小學作文選集》中一篇題名為《秋月》的文章。

當文中提到:“皎潔的月亮從東方升起……”他腦海裡即刻浮現一輪明月。“皎潔”二字立即烙印在心裡面,無法忘懷。

於是,他體會到文字的力量,每次抬頭見到乾淨明亮的圓月,便想到這個形容詞,覺得北京的月亮實在太美了。

文學能提升情感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王蒙借用這句名言,解釋詩以精簡的文字,表達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是精神層面不可或缺的要素。文學的作用在於傳達意識,通過語言激發想像力,讓思維達到最高境界。

孟子說:“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

人之所以為人,因為人類有思考能力。孟子鼓勵人多思考必有所獲,王蒙認為讀書便是磨刀石,可把思想磨利。

他說,好的文學作品可以讓思維更加發達。“你可以從書上的每一行字,想像週遭一切。閱讀的好處是你可以隨時放下書,細細琢磨,也可以反覆重讀,不像其他流動性藝術形式,無法說停就停。”

談到語言的力量,有些話短短一句便可以觸動人心,“舉例說,‘別來無恙’四個字。這個簡單的問候詞,讓曹操和須賈個別保住性命。”

他說,起曹操在赤壁之戰遇到埋伏,因為一句“別來無恙”喚起關雲長對他的感激,而保住腦袋;同樣的一句話,打消範雎欲殺須賈報仇洩恨的念頭。

他開玩笑地說,若果這四字換作用英語表達,曹操必然人頭落地,就算是意思相同的其他表達用語,如:“你還好吧?”也不會有同樣的震撼力,但足以讓關羽和範雎心軟。

“有些文字就有那種力量,美麗到令人落淚。”他說,感官上的娛樂不能滿足人心,唯有文學創作才能提升人的情感。

他指出,文字在恰當的運用之下才有力量,而文化修養也決定一個人是否討人喜歡。他拿賈寶玉和薛蟠作比較,二人無論在年齡或家庭背景都相仿,然而賈寶玉滿腹經書,會寫動人詩句,非常討人喜歡,薛蟠則滿口粗言穢語,像當選為美國總統的特朗普一樣,惹人討厭。

他笑說,倘若阿Q懂得背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就不會因為性騷擾吳媽而被打。美麗的詩詞可以淨化人的心靈,讓情感昇華。

揶揄網文膚淺逗笑

對於今日網絡上的帖子傳播得比文學書本廣泛的現象,王蒙的看法是:“哪怕接觸的人數有限,文學起的作用不是膚淺逗笑的文字可以比擬。”

就像詩經已有2500年歷史,是完全不能替代的巨著。一些詩句讀起來像跳動的畫面,比起不用腦筋的訊息,有趣多了。

王蒙曾經多次來馬,接觸過多位馬華作家,他覺得馬來西亞華人創作理念單純,出自對中華文化的感情,有別於中國和台灣。

他曾在1993年出席美國華人作家協會的活動時,被問起為何提到中華文化時總是充滿情感?

“我有個中國腹,喜歡吃中國菜;有顆中華心,喜歡中國詩。對中華文化的愛戀即是‘心腹之戀’。”

他在講座會最後說,感覺到在場聽眾的“心腹之戀”,並且希望在馬華作家協會努力推動下,馬華文學活動可以取得成功。

光明日報/黃雪虹.2016.12.07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