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性溝通從生活開始 別讓婚姻只剩責任

(吉隆坡訊)性溝通與生活上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性教育工作者陳雲娟分享,曾有一對夫妻在生了第二個孩子後,親密度大幅降低,每當妻子照顧兩個小孩睡覺後,常被丈夫索取性愛,而妻子也使用身體語言抗拒丈夫的性要求。

Advertisement

“久而久之,丈夫也不主動與妻子親密了,對妻子的態度也改變了,只把妻子視為孩子的母親,經常為小事吵架。這位妻子很想為先前拒絕性愛一事道歉,補救與丈夫的親密感。”

“在這件案例來看,孩子對夫妻之間的性生活起了很大衝擊,這狀況也是每個家庭有了孩子後所需要面對的。雖然不是每個家庭會陷入苦況,有些家庭可能會更恩愛,某些女性在生產後的性慾在女性荷爾蒙的影響下更享受性愛。”

ADVERTISEMENT

她稱,案例的孩子們可能只相差2至3年,在照顧兩個孩子後身心已累垮,在加上孩子們都會向母親爭寵,讓教養難上加難。在照顧孩子之餘,妻子可能還有工作壓力及家務上的繁忙讓自己透不過氣。

“孩子們的照顧及家務已用完了母親大部分的時間,在這一刻丈夫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就是減輕妻子的負擔。而在這案例裡,丈夫並沒有分擔妻子的雜務,又或許在家務方面並沒有表現的出色。”

她說,這些不出色的表現都會造成妻子的不滿及埋怨,在長期的累積之下,一旦丈夫偷懶不做家務,妻子的不滿及憤怒就會一湧而出。妻子只要心平氣和與丈夫溝通自己的不滿即可,若妻子性格悶騷就會選擇忍聲吞氣,把不滿的情緒轉化為拒絕丈夫性要求,以示為“報復”或“懲罰”。

屢次被拒不敢再索愛

“當丈夫的性要求被拒時,感到莫名其妙,並沒有讀懂妻子的行為,只感受到被妻子拒絕。男性最怕就是面對情緒,一旦妻子情緒爆發就會把腿就逃。丈夫在屢次性要求被拒後就變得不再敢索愛,以示尊重妻子,但並不代表丈夫沒有性需求。”

她指出,這狀況在陷入了定局後也稱為無性婚姻,雖然在法律上是夫妻及孩子的父母,但夫妻之間已沒有了親密度,這也是為什麼夫妻之間要懂得學會性溝通。

“性溝通也包括雙方生活上的溝通,妻子必須明確溫和地表態自己的疲憊,而不是使用惡劣態度負面拒絕對方性要求。另外,幫丈夫分析自己拒絕性愛的原因,讓丈夫自動地幫忙減輕家務。只要肯進行性溝通,夫妻不至於進入無性婚姻。”

她補充,妻子其實想要有和諧的婚姻生活,只不過當時並不在狀態而拒絕丈夫性要求。丈夫被拒還可通過自慰解決了事,但其實最危險的是,丈夫不知道妻子拒絕性愛的原因,在關係得不到改善之下,久而久之,婚姻關係只剩下責任。

表達性需求 需培養學習

陳雲娟提到,男性與女性的性需求及表達是有異的,妻子總會責怪丈夫在不體諒之下索取性愛,但站在丈夫的角度看,他要性愛有兩種原因,第一是身理需求,這道理猶如身體餓了找食物吃,是一種自然反應;第二是丈夫仍要與妻子有親密互動,用性愛的方式表達對妻子的關愛。

“但妻子只從生活裡從丈夫的關懷及體諒才會感受到愛的氛圍,在性方面雖然不會主動,但願意配合丈夫,即使疲憊不堪。”

性溝通可談起什麼話題?她說明,性話題可聊起性幻想、性期盼、性生活滿意度等。她提醒,夫妻應一起探討如何自然地聊起性議題,勿用盤問的態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她解釋,性溝通是需要相互培養、學習及練習的技巧,以表達自己的性需求,如一個星期要多少性愛、濃烈度、性偏好等。另外,性暗號也是夫妻之間需要學習的溝通技巧。

觸碰身體打破無言空間

她提醒,長期沒性愛或感情有問題的夫妻不應進行性溝通,可造成另一糾紛的開始及建構另一道不願溝通的“心牆”。因此,夫妻之間應先將感情問題解決,用先前的案例為例,妻子可在精神上放輕鬆,多些笑容,不拒絕丈夫的身體接觸(如牽手、擁抱、按摩等),主動與丈夫觸碰以重新適應,以打破無言的空間。

“當身體與丈夫之間重新有了身體接觸,就可做生活的溝通,甚至容易進入性溝通。”

輕鬆狀態下進行 選對環境好溝通

陳雲娟建議,女性可藉用一些書籍慢慢聊入性話題,回答者也不應敷衍了事,導致彼此無法在性愛取得進步。

“另外,在進行性溝通時環境是非常重要的,雙方需處於輕鬆的狀態下進行,勿在朋友面前數對方的不對之處,免得對方有為難地方。”

她強調,大部分人在性溝通都只表達一次,但性溝通是必須重複提醒配偶,好讓對方可以理解以達到溝通效果。其實,性溝通與溝通大致上是一樣,只是前者裡有難以啟齒的言語,而性愛不是必然的,而是夫妻之間的潤滑劑,因此需要溝通,畢竟夫妻關係仍還有長久的時間。

“若雙方已陷入了無法溝通,則必須找婚姻輔導員或第三方進行輔導。在這裡強調的是,性溝通是在日常生活的後面,先把生活感情處理好,再處理性問題,方可達到雙方的期待。”

話說癌症一些罕見的惡性腫瘤

上一篇裡,我們說起上皮組織或粘膜生長出來的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子宮頸癌、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鼻咽癌、卵巢癌、腎癌、膀胱癌、甲狀腺癌及皮膚癌。

也提到從間葉組織長出來的橫紋肌肉瘤,平滑肌肉瘤,纖維肉瘤,脂肪肉瘤,骨肉瘤,軟骨肉瘤,血管肉瘤,淋巴肉瘤,前者叫做“癌”,後者叫做“肉瘤“,此外還有白血病,霍奇金病,腎母細胞瘤,惡性畸胎瘤,黑色素瘤,視網膜細胞瘤,精原細胞瘤,顆粒細胞瘤,枯根勃氏瘤,尤文氏瘤,惡性血管內皮細胞瘤,乳房派傑氏病等很多不同的惡性腫瘤。有讀者說,怎麼這裡頭好多從沒聽說過的名字啊?

的確,在目前已經確診的上百種惡性腫瘤裡,很多都是人們從不曾聽說過的,因為它們太罕見了。根據臨床統計,癌與肉瘤(也包括其他惡性腫瘤)的比例大約是9 :1,也就是說,10個惡性腫瘤病人裡,有9個病人患癌,1個病人患肉瘤或其他惡性腫瘤這也就是人們把惡性腫瘤統稱為“癌症”,而對其它那1/10很少了解的原因了。

任何身體組織都可長癌

我的兩位朋友曾經有過一次很有意思的爭論,可能也代表了很多讀者朋友的想法。一次聚會上,大家說起如今癌症的猖獗,深有憂慮之感。老楊說:“我看這癌症是無孔不入了,你算算看,肚子裡肝、肺、胃、大腸、食道、腎臟、膀胱、子宮、卵巢、前列腺、外面喉嚨、鼻子、口腔、皮膚、乳房、骨頭、腦子、血液、淋巴等,恐怕人的任何部位, 任何組織都可以長癌。”

老李平日就喜歡發表反面意見,常常跟老楊抬槓,這時候一派不以為然:“那總有些不長癌的吧,大腸長癌,你看見過小腸長癌的嗎?肝長癌,你聽說過脾長癌的嗎?肺長癌,你看見過心臟長癌的嗎?大腸長癌,你看見過闌尾長癌的嗎?“看見老楊有些發窘,大家”哈哈“一笑,倒也頗有興致地七嘴八舌起來。這時恰好我去了,大家便都讓我“評判”一下。

我笑着說:“大家都這麼關心癌症的情況,說明健康意識很強,好事啊!”接着我告訴他們,老楊說的基本正確,其實在人體的任何部位,任何組織,幾乎都可以發生腫瘤,就是老李提到的小腸癌、脾臟癌、心臟癌、闌尾癌,臨床上也都是有病例的,這回老李愕然了:“真有這些癌?”。

我點頭說,其實人體細胞內本就存在與癌症有關的基因。如果有內因或外因將這些原癌基因激活發生突變,就會致癌。只不過因部位和組織的不同,有些比較容易,有些則不容易出現癌症,所以會有一些“罕見的”惡性腫瘤。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