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微創脊椎手術 誤差少痊癒快 癱瘓風險低

(吉隆坡訊)脊椎是人體重要部位,主要分為頸椎(cervical)、胸椎(thoracic)及腰椎(lumbar)三大結構。吉隆坡中央醫院神經外科顧問拿督甘達拉沙林甘(Kantha Rasalingam)指出,脊椎負荷人體大部分的重量,生活及工作長期不良的姿勢都會影響脊椎,甚至引起退化性脊椎病變。 

Advertisement

他指出,根據統計,約60%超過40歲以上的人士普遍出現脊椎問題,尤其以背部疼痛居多;然而,並非所有脊椎病變的患者都需動手術減緩病情。

 “脊椎手術可分為兩種,分別是傳統的脊椎開刀手術(open surgery)及微創脊椎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

ADVERTISEMENT

 

內視鏡輔助創傷小 

 

甘達拉沙林甘提到,傳統的脊椎手術最令人擔憂的,是切口對肌肉造成的創傷。一般手術的切口平均為5至6公分,切口對肌肉破壞範圍大,這意味傷口痊癒時間較長,術后疼痛也較嚴重,入院天數相對上升,平均為5至8天。 

“微創脊椎手術主要是用管狀撐開器“撐開”肌肉進行手術,對肌肉的創傷較小。”

他聲稱,醫生在小切口上以管狀撐開器撐開肌肉數毫米,再逐漸置入6至7個撐開器把切口撐至1公分,然後用內視鏡或顯微鏡來輔助進行手術,待手術完成,就移除管狀撐開器。 

“微創手術的切口平均為2公分,最小切口甚至可達0.5至0.8公分。較小的切口讓患者大幅度減緩術后疼痛及失血情況,繼而減低住院天數,患者僅需留院1至3天,視個人情況而定。”

他說,微創脊椎手術可在任何部位進行,一般用于脊椎不穩、骨刺、椎間盤突出、脊柱側彎或脊椎腫瘤等疾患。

 

螺絲換鈦材質 無需再取出 

 

甘達拉沙林甘解釋,人體脊椎是由脊椎骨和椎間盤組成,椎間盤就如同墊子發揮緩衝的功能,吸收人體的重量,讓人體可前后左右移動。 

“然而,若骨頭之間失調,就會造成脊椎不平衡,患者的動作會傷及脊髓及脊椎神經,不容忽視,首要任務就是動手術穩定脊椎的平衡。我們可透過微創脊椎手術,在皮膚上的小切口放置固定物如螺絲及固定板,藉此穩定脊椎骨。 ”

他表示,過去人們擔心是否需取出螺絲,如今螺絲的材質已從不銹鋼更換成鈦(titanium),患者無需再顧慮這方面的問題。

 

影像引導機器人 

手術準確度99.7% 

 

拿督甘達拉沙林甘透露,約在8年前,吉隆坡中央醫院開始以影像引導手術(IGS)的機器人系統為脊椎病變的患者進行手術,此技術的準確度高達99.7%,手術切口誤差低于1毫米,是一項安全的手術技術。 

初期,院方多數使用機器人系統進行腦部手術,而在近幾年來,也用于脊椎手術。 

醫護人員先把患者的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或磁力共振造影(MRI)報告的資料輸入機器人系統內,系統會把患者的資料轉變成3D圖像。 

醫生透過機器人系統提供的3D圖像進行手術,系統會同步讓醫生知道手術的進展,如切口正確位置及深度等,避免傷及脊髓及脊椎神經。

為減低醫生在手術中失誤,也落實神經監督系統,在患者的身體配置儀器,監督神經及脈搏。醫生在手術進行時,一旦手術位置貼近神經線時,儀器就會發出訊號聲響“提醒”醫生,減低術中錯誤。 

“當民眾面對脊椎病變,並處于是否動手術的矛盾時,我們歡迎民眾前來本院的神經外科部諮詢第二意見。”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