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從調整臟腑入手 滋陰潤膚趕走痕癢

(香港訊)中醫認為,年老皮膚乾燥與陰虛、津液不足有關,通過中藥和食療,以及適當的皮膚護理,有助滋陰潤膚,擺脫乾癢問題。

老年人皮膚容易干燥的原因,

Advertisement

與體液減少、汗腺萎縮、皮脂腺分泌減少、

皮膚血管收縮、代謝衰退等都有關係。

隨年齡增長,當皮膚角質層水分含量少於10%時(正常應為10至30%),

皮膚就會干燥、脫屑、粗糙等,容易出現痕癢、濕疹。

ADVERTISEMENT

由於病徵通常在夜間加重,常影響到患者的睡眠質素。當皮膚太乾或痕癢難耐,有可能出現皮膚龜裂,或在抓癢時造成傷口、流血,萬一不慎出現感染,問題就會變得更複雜。

血虛風燥致抽搐痙攣

根據中醫的理解,皮膚乾燥與潤澤主要和體內的津液、精血是否充足有關,而這些有滋潤、濡養作用的物質屬性為陰。《黃帝內經》指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當年齡增加,常會出現陰津減少的生理改變(女性更加明顯)。

當陰氣開始減退,一方面會令身體缺少滋潤,出現皮膚乾燥、口乾、眼乾等問題。另一方面由於陰陽失衡,部分中老年人會有陰虛燥熱的反應,如變得煩躁、易惹激、多夢、早醒等。

如果本身長期失眠,或熬夜操勞,或愛吃辛辣煎炸等熱性食物、飲水不足,或罹患像消渴等會進一步耗傷陰津的疾病,津液、精血的虧虛便會更加嚴重。

中醫認為,當陰虛到達一個程度,便會誘發“內風”,中醫術語稱為“陰虛動風”或“血虛風燥”,在臨床上除了可引起皮膚痕癢,還可以引致震顫、抽搐、痙攣等“風性主動”的問題。

要改善長者皮膚乾燥、痕癢,中醫會透過滋陰、補血、填精、生津,改善陰虛失調。

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就是覺得只要多飲水就能補充津液,改善陰虛。其實,中醫所謂的津液、陰津需要產自體內,多喝水或多進食如蔬菜、清潤水果一類食物,只有助補充製造陰液的原材料。

補陰藥用量不宜過多

至於津液、精血能否透過飲食生成,以及效率如何,還需要取決於臟腑機能。有些人常覺得自己“喝再多水都是很乾”,或明明經常吃瓜菜、雪梨等,但仍舊陰虛燥熱,就是臟腑機能“跟不上”的緣故。

要調整臟腑機能,改善陰虛、津液不足的問題,常用的中藥包括沙參、麥冬、玉竹、百合、石斛、桑椹、龜板、黑芝麻等,它們都有滋陰、生津的作用。

針對皮膚非常乾燥、異常痕癢的“血虛風燥”患者,可輔以補血,如當歸、白芍、四物湯等。從藥性上由於有補陰功能的藥物性質都比較滋膩,容易妨礙脾胃運化,造成氣滯、消化不良的副作用,因此用量不宜過多、不宜太頻繁,中病即止,還要兼顧促進脾胃運化,如配搭陳皮理氣。

懂多一點

薄塗潤膚膏 減沐浴次數

在天氣干燥的日子,可塗抹性質溫和的潤膚膏滋潤皮膚,次數不拘,惟注意潤膚膏不宜塗得太厚,以免阻礙皮膚透氣。

甘油、橄欖油、椰子油等都具有良好保濕潤膚效能。如皮膚痕癢,可用毛巾拭抹、輕拍,代替用指甲刮擦抓癢。要勤剪指甲,慎防抓破皮膚。

如不慎抓破皮膚或因皮膚乾裂而出現傷口,應妥善清潔傷口,可用中藥金銀花、菊花煎製藥液外洗患處(注意溫度以和暖為宜),再用敷料遮蓋,防止感染。

皮膚乾燥者在秋冬可減少沐浴次數,沐浴時應注意水溫不宜過高(以42℃左右為宜),沐浴時間不宜過長,以及避免用太強的肥皂或沐浴露(甚至不用),沐浴後再塗上潤膚膏,穿棉質衣物。

在日常養生方面,為保存津液,防止陰津耗損,平時要注意保持充足的休息,勿熬夜、過勞,有睡眠障礙的長者應積極改善失眠。

飲食宜清淡,減少食用辛辣、煎炸、溫燥等熱氣食物,亦要減少吃火鍋和燒烤。應多吃蔬菜、水果和補充足夠水分。

雪梨、百合、荸薺、無花果、羅漢果、海底椰、海蜇、白木耳等都是常見有滋陰潤燥、生津功效的食物,在秋冬乾燥的日子建議可多吃。

針對體質陰虛,津液不足,表現為皮膚時常乾燥、痕癢的長者,食療着重養陰、潤肺和生津。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通過滋陰潤肺,有助改善皮膚的營養,減少乾燥、脫屑、龜裂的發生,在秋冬天氣乾燥的日子尤為適合。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