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女性多見慢性痛症 調治身心 走出痛苦深淵

(香港訊)慢性痛症的成因繁多,有因為傷患未癒、神經受損、筋骨關節退化、癌症等;亦可以是原因不明,即無法透過客觀檢查發現身體結構有任何異常。

慢性痛症以女性多見,疼痛部位可涵蓋全身,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疼痛部位包括頭肩頸、口面、腰臀、腹部,具體感覺包括痠痛、牽拉痛、針刺痛、灼痛等。

Advertisement

氣血不足引慢性痛症

由於疼痛是主觀感覺,痛感無法用儀器測量,因此,在評估疼痛嚴重程度及影響時,醫者需要耐心跟患者溝通,並借助經驗判斷病情。

中醫認為,痛症成因有“外因”、“內因”兩類:

外因多由於環境因素,如感受風寒濕邪、跌仆損傷,多引起急性痛症,起病急,病程短,康復較快

ADVERTISEMENT

內因多由於身體機能長期欠佳的因素,如氣滯血瘀、氣血不足,多引起慢性痛症,起病緩,病程長,康復較慢

常見的內因病機,可分為“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前者為實證,是指氣血瘀滯,導致經絡壅塞不通而形成疼痛。臨床表現可見痛處固定不移,呈脹痛、灼痛、針刺痛,拒按,患處可見瘀斑瘀點或腫脹。

診舌時舌色偏暗,有瘀斑,脈象艱澀不暢;後者為虛證,是指氣血不足,無力濡養經絡而使經絡空虛,造成疼痛。

臨床表現可見痛處游走不定,痛感時輕時重,呈隱隱作痛、痠痛麻木,喜按,患處可見皮膚蒼白有冷感。診舌時舌色偏淡,舌體腫脹,脈象沉細無力。

行氣活血兼補益並用

因氣滯血瘀而造成的慢性疼痛,治療需要行氣活血、暢通經絡,常用方藥包括血府逐瘀湯、身痛逐瘀湯、丹參、香附、延胡索、三七(田七)等。因氣血虛弱而造成的慢性疼痛,治療需要補益氣血,常用方藥包括補中益氣湯、四物湯、黃芪、黨參、當歸、白芍等。

鑑於臨床常見的慢性痛症病人,證候多為虛實夾雜,在實際治療上通常要攻補兼施,行氣活血與補益並用。

針灸通經絡——針灸可針對痛症位置近部取穴,疏通經絡,促進血氣運行。

針灸近部取穴通經絡

針灸治療方面,針對痛症一般可採用近部取穴,即選用位於痛處附近的穴位,以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如筋骨關節的痛處固定,亦可以針灸刺激相關的壓痛點,中醫術語稱“阿是穴”,也有調暢氣血的作用。

按照辨證施治的原則,氣滯血瘀者在針灸時可用“瀉法”,即強手法刺激;氣血虛弱者在針灸時可用“補法”,即手法較輕柔,或配合選用有補益功能如穴位,如背俞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等。

整體診察非見痛止痛

慢性痛症患者除因痛楚帶來不適外,還可伴隨其他症狀,例如因疼痛難當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煩躁、情緒低落等。

由於這些兼夾症狀與疼痛往往能互相影響,故在中醫辨證和調治上需將痛症和全身情況一併考慮及處理,而非“見痛止痛”。

整體調治是中醫治療慢性痛症的特色,強調整體診察,患者的每一個症狀和體徵都可能對診斷辨證有指導意義,因此,需予以重視。

通過仔細觀察患者的神色、表情面貌、說話的聲調語氣、姿勢動作,了解患者的病史、診療經歷等,有助醫師掌握患者的痛症病情、體質狀況和精神狀態,完善治療方案。

 “生蛇”後反覆疼痛 寢食難安情緒低落

一名年約60歲女士在半年前“生蛇”,位於右胸脅腋下的帶狀疱疹皮損雖已癒合,但局部仍不時反覆疼痛,狀如針刺、火灼、電擊,觸及患處則痛楚加劇,令患者寢食難安兼情緒低落,近半年因胃口欠佳令體重減輕10多磅。

患者面容憔悴、精神疲憊、口乾、容易頭暈眼花、不欲食、語聲低微。診舌見舌色暗紅、苔薄白而質地乾燥,脈沉細。中醫辨證考慮患者之病史及痛感反映經絡瘀滯,不通則痛。

行氣活血疏肝解鬱

綜合患者精神狀態又反映氣血兩虛、肝鬱氣結,無法濡養經絡,會窒礙復元。此患者之治療策略宜攻補兼施,以健脾養血扶正為主,使氣血充足促進康復,輔以行氣活血、疏肝解鬱,消除妨礙復康的氣滯血瘀因素,方藥以逍遙散合血府逐瘀湯加減。(具體用藥從略)

配合多做戶外活動

患者經過8周治療後,對自己的體質和病情有更多了解,配合多做戶外活動如散步、郊遊等,疼痛不適感覺大有改善,胃口較以前增加,入睡比從前容易,情緒亦較從前開朗。

雖然患處目前仍偶爾疼痛,不過發作頻率、痛感已明顯減輕,不至影響日常生活和睡眠。在治療方面繼續以補益精血善後,方藥用歸脾湯、六味地黃丸等。

對抗痛症——放鬆減壓,達到調身、調心、調息的效果,有助對抗痛症。

 除用藥針灸推拿 宜養生調攝思想開導

慢性痛症的病情與身心狀況攸關,而且可互相影響。

故在用藥、針灸、推拿等治療手段之外,還需要配合養生調攝、思想開導等工夫。

針對慢性痛症在現代有“痛症管理”一門學問,透過中西醫護跨專業的合作,幫助患者正確認知病情,摒除誤解及不合理的期望,並採取適當的治療、護理、復康、身心調整方法,改善疼痛的程度及影響,提高生活質素。

飲食清淡適量運動

慢性痛症患者養生注意事項:

1. 保持飲食清淡。

宜食用性質平和的食物,如瘦肉、雞蛋、深色蔬菜、五穀類等。過分辛溫燥熱的食物如辣椒、薑等容易上火,有可能誘發炎症;過分寒涼生冷的食物如西瓜、凍飲等容易刺激脾胃兼妨礙氣血運行,應該避開這些屬性過偏的食物。

2. 保持心境舒暢。

情緒低落或過度焦慮都會加重慢性痛症的不適感覺,長期失眠亦會令痛症病情反覆。如受到負面情緒困擾,可多與人傾訴,或主動尋求專業協助。學習正念、靜坐、冥想,或聆聽柔和音樂、培養健康興趣等,皆有助放鬆減壓,穩定情緒,轉移注意力,對紓緩疼痛及其引伸的不適都有幫助。

3.適量運動鍛煉,以推動氣血運行。

中醫養生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等,有助改善肌肉繃緊、調整姿勢、促進血液循環、放鬆減壓,達到調身、調心、調息的效果。

但疼痛患處局部應避免劇烈運動,慎防受傷。

文 \  邱宇鋒(中醫師)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