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大馬出生 移民加拿大 嫁到台灣 建築師張淑征傑作得2大獎

在国际建筑领域极具指标性,由AIA美国建筑师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所办的AIA美国建筑师协会国际设计奖向来被视为建筑界最高荣誉普立兹克奖的风向球,而主办单位去年11月颁发2021年AIA国际设计奖时,在马来西亚一个小渔港出生,17岁随家人移民到加拿大,后来到美国深造求学,再后来在台湾嫁人并从此落脚台湾的建筑师张淑征一口气以两件作品夺奖,并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裔女性建筑师。

“我不是要做多大的建筑,而是要做有意义的建筑。”

Advertisement

在“阳盛阴衰”的建筑领域里,张淑征的建筑路走得相当艰辛。她获奖后问她是否终于觉得扬眉吐气时,她却爽朗地说,“没这问题,我是喜欢建筑才做的,不是为了谁。”其意向之坚定,令人动容。

她披露,她早年移民到加拿大后,当时的计划是先读科学学系接著进入医学院,以便成为一名外科医生。

但是,在开学前,她走进当地一家图书馆时,随手抓了一本书,“讲的是4大建筑之父──Le Corbusier、Frank Lloyd Wright、Mies van der Rohe还有Walter Gropius的事迹,那是一本黑白、内容很闷的书。”

张淑征与她所设计的办公大楼合照。

ADVERTISEMENT

决心读建筑系吓到父亲

在这之前,她甚至从来没听过architect(建筑师)这个字,“但我看了那本书以后,再也没有办法按照原计划前进了。”

“当我下定决心要修读建筑学系时,我的父亲吓死了。”

她爽朗的大笑著说,但因为事发突然,于是,她打算把原本为时3年的科学学程用2年的时间读完,接著再申请进入建筑研究所。

“没想到第二年,我差两三个学分就可以拿到学位时,我竟被建筑学校录取了,当时就头也不回的投入建筑领域,因为我当时已经知道自己这一生的志向。”

虽然这件事在她家中不至于激起严重的家庭革命,但她过后仍花了许多时间让父亲理解她的选择。

她说,即使是她从位于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建筑研究所毕业后,她的父亲还是对她说:“你应该读医学的。”

“直到我后来带他去看台中清水休息站的施工现场时,他看后点点头,再也没说医学院的事情了。”

闻名全台湾的国道三号清水休息站实是张淑征毕业后在台湾的第一项建筑作品,“不过,这个案子现在看起来惨不忍睹。”

她早年在美国毕业后,曾先后任职于全球知名的Bernard Tschumi Architects、OMA在香港及荷兰的办公处,以及Patkau Architects。

在绕了地球一大圈后,她终于嫁入台湾松下这个大家族,并与志同道合的丈夫洪裕钧于2003年在台湾一同成立“XRANGE十一事务所”。目前,她在公司内主要是负责建筑的工作,而其丈夫则是专注于工业设计。

早年中文講不好 如今常讀中文著作

一晃眼,张淑征在台湾已工作了10多年,回想起自己早年因为中文讲不好,而许多台湾人则是英文不太灵光的情景时,她笑说:“逼得我当时常拿著平面图比手划脚——你把这个放这边,把那个放那边。”

提起这些已成过眼云烟的趣事时,她的眼睛笑得瞇成了一条线。

“真的是一点一滴累积,更别说面对施工团队时,我连台语都不会讲,他们能跟我讲国语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她如今不仅能用中文阅读文学著作,同时也能看懂事务所签订的中文合约内容。

“这才是最重要的。”她语带玩笑的说。

此外,她披露,她此生的梦想并不是把公司经营得多庞大,而是用自己可以掌控的资源做出很棒的案子。

“不管好建筑坏建筑,我投入的资源都是一样的,但若有得选,我当然是想做‘好建筑’啰!”

從不屬於某個城市 從旁觀角度觀察特點

过去因为求学与工作背景的关系,张淑征曾在很多城市待过,但她却从来不会觉得自己属于某个城市。

她解释说,也许就是这种抽离感,让她总是能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每个城市的特别之处。

年轻的时候,她不会刻意分析自己所看到的事物,但她会被一些都市空间吸引,现在,她终于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一种城市自行产生,却又反映人类欲望与生活的建筑美学——Urbanmatic(Urban + automatic),这也是张淑征为定义这种现象而创的新词汇。

她披露,她前阵子去菲律宾的第二大城市宿务时发现,这城市非常的国际化,但也可以看到当地的贫富差距很大。

“我注意到,有居民为了防范盗电,在大楼的旁边设置了一个电线杆,而杆子上像个牌楼般放了大概30个电表,我觉得这真是很特殊的需求回应。”

她坦言,她很欣赏这些建筑师没办法设计到的有趣景观。

“在亚洲地区工作最能让我感到兴奋,因为这里的大部份都市的文理虽然比较乱,但因为发展太快,很多事情还没乔好就已经上路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在亚洲看到很多“Urbanmatic”的表达方式,若把欧美及日本的标准放在亚洲都市中,届时,大家将会执行得很痛苦。

“我现在已认知到,这本来就是整个建筑生态的一部分,反正我觉得是好玩的事情,且每天都想办法解决这些建筑问题。”

张淑征:穿高跟鞋,不代表我不懂结构。我穿著裙子,还是可以谈结构啊。

建築界陽盛陰衰不平衡 誓穿高跟鞋裙子進工地

“建筑是不能复制的,一切必须因地制宜,不一定要做大,但这栋建筑物要对这个地方形成不一样的存在,那才有意义。”

张淑征一直以来都是从人文思考进行创作,并为建筑物引导绿意与阳光。虽然每个案子都有特别的需求,但并没有甚么口号式的原则,而多是以设计为出发点,去协调地点、结构、预算及需求,寻找一个完美的平衡点,然后用她自己的语汇和方法探索这个地方,完成一项又一项让她自己心跳加速的满意作品。

建筑就是她的工具,利用这项工具,她可以拥有力量去为都市样貌进行大幅度的改变,尤其是在大家都跟她说不行的时候,她更要坚持己见。

“在男性居多且阳盛阴衰的建筑界里,我更要成为表征,所以就是要穿著裙装、高跟鞋走进工地。”

为了追逐对艺术的爱好,张淑征也出任洪建全基金会的副董事长暨执行长,而为了鼓励更多年轻人投入创意世界,她不仅赞助有想法却没资金可创作作品的艺术家,同时也把整个空间交给年轻艺术家举办个展,而所收取的费用则全数被回归到艺术家本身,借此努力推广台湾有潜力的当代艺术家走出台湾,至今已有许多艺术家因此受到国外媒体的关注,且被邀请至国外开展。

她希望凭著自己在这方面的努力,能让台湾有朝一日变成世界艺术之都之一。

张淑征设计的“澎湖厝”。

涨淑征的设计作品。

张淑征设计的日月潭饭店。

张淑征设计的音乐之屋。

清水休息站的爆红让张淑征一夜成名。

設計清水站一鳴驚人 成台灣最美休息站

“穿高跟鞋,不代表我不懂结构。我穿著裙子,还是可以谈结构啊。”身处性别比例失衡的建筑界,27岁就以台中清水休息站的设计惊艳世人的张淑征,从来都不理会社会框架与刻板印象。

她当年以清水休息站的设计一战成名后,即突破性别框架与传统思维,秉持著她对建筑的热情与“Hardcore”硬蕊精神告诉大家,“穿著高跟鞋一样可以走入工地”。

她披露,她早年只身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读建筑系硕士课程时,成绩优异的她在毕业后直接被哥伦比亚建筑研究所所长Bernard Tschumi延揽至事务所工作。不久后,她又被全球知名的建筑师事务所OMA Asia香港分公司挖角,过后在机缘巧合下,她被派至台湾设计清水休息站。

“除了从修读医学系改为攻读建筑系,接下清水休息站的案子是我人生中另一个震撼弹。”

当时,她到清水休息站的预定地勘查时发现,当地不但可远眺台湾海峡的美景,同时,下方的红土则种满了地瓜(番薯),这使得她一时间被台湾之美所感动,于是,她灵机一动:“我要把人的动线拉到屋顶上去。”

但却被所有人劝阻,并指台湾人是不上屋顶的。不过,她不畏众人劝告,并坚持自己的想法,果然,在清水休息站落成后,所有人都登上屋顶去观赏风景,而清水休息站更被誉为全台最美的休息站。

清水休息站可说是对张淑征的生命的方方面面起著无与伦比的影响,因它的“爆红”不仅让张淑征一举成名,同时也让张父从此不再叨念女儿“宁学建筑不学医”是错误的选择。

不仅如此,张淑征也是在设计清水休息站期间结识另一半洪裕钧的,他俩首次约会时,她就带著他开车通过尚未开放的路段进到工地。

“也许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有今天。所以,我很鼓励建筑界的女性多带另一半去工地,好让对方感受一下那令人震撼的力量。”语毕,张淑征大笑。

张淑征设计的知名民宿──屏东湾卧。

設計民宿融入土地 圖與周遭環境融爲一體

虽然张淑征的作品总能让人耳目一新,但作品“风格”绝对不是她在设计案子时的首要考量,那么,她将什么放在第一位呢?

她思考了一下说:“我觉得建筑最大的力量,是它如何影响使用者,还有和空间的互动,一个建筑有没有灵魂,在于它有没有给你一种空间经验。”

她解释说,很多时候,人们进出一栋建筑时根本无感,在这种情况下,这就只是一栋大楼而不是建筑,而这种经验是形而上的满足感(Sublime Pleasure)。

张淑征希望每个案子都能够结合业主的个性,包括生活态度、文化和基地本身的特色,也因此,她与每个合作对象都有不同的配对,以激发出不同的概念。

“我不是在追求要跟别人不一样,而是希望可以给人很不一样的空间经验。”

数年前,她在垦丁接下的一所生态民宿的案子就是最好的例子。该民宿的业主是一位年轻公务员,热爱旅行的他也曾出版了一些旅行书,后来更辞掉工作搬到垦丁。

“我很佩服他的胆量,也很欣赏他的理想,所以希望可以提供他的梦想一个更厉害的空间。”

她说,这所位于山上的民宿既没有“喊得出口的口号”,同时也没有使用进口建材或是高级绿建材。

“我纯粹是想让它成为一栋慢慢融入那块土地的建筑体,而设计灵感则是源自斯里兰卡(Sri Lanka)的建筑师Jeffery Bawa,他的作品带点粗犷又与周遭环境融合。”

她娓娓叙述著自己的设计理念。“只要一面简单的弧墙,让山上相思树被风吹动的声音可以被空间捕捉。由于业主不想其泳池使用加氯的自来水,于是,我们便抽取地下水使用后排回生态池,经植物过滤后再排回基地。”

“这所民宿的周遭也种植了许多蔬果,让游客可以吃到当地的食材。人需要舒适感,但有时候也不需要太多设计。”

她如斯形容著,这个空间不但可吸引游客舒服的待在民宿的房中,同时也可吸引游客走出民宿以探索户外美景。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