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化導致勞動力縮減 日本探討周休3天工作制

(東京訊)日本國內少子及老齡化進程加快,促使政府和執政的自民黨內部積極探討周休三天工作制的可行性,希望推動包括兼顧育兒和照顧老人等在內的多樣化勞動方式,以及創造一個能讓整個社會提高生產力的環境,以應對勞動力逐步縮減的問題。
據日經報道,日本存在勞動力縮減這一結構性問題,年齡介於15歲至64歲的生產力人口在1995年達到8700萬人的峰值後不斷減少,預計2030年會跌破7000萬人,因此,日本需要創造一個高生產力的工作環境。
冠病疫情使得遠程辦公普及化等因素,也是促使日本政府有意大力推動周休三天工作制的原因之一。日本政府經濟財政咨詢會議4月13日討論了促使人才轉向高增長領域的方案,其中的議題就包括周休三天工作制。
根據當局的設想,是要把這種制度活用在研究生院等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能的再學習,並朝著把它列入日本經濟財政運營與改革基本方針的方向展開協調。
自民黨在推進此制度方面十分積極,已在今年1月公布了試行方案,希望能“廣泛引入”雇員可自由選擇周休三天的制度,並計劃在本月內匯總相關建議。
新制度重點是提高生產力
不過,新制度不能只停留在單純的增加休息日,而是要對時間管理型的日本傳統雇用體系加以改革,以提高生產力。比起工作內容和成果,日本企業往往更重視工作時間。
日本目前有大半企業實行周休兩天的工作制,並不完全是出於法律方面規定,而是遵從日本社會一律都采用這種制度的一種表現。日本國內企業中也有開始實行周休三天的例子,例如日本瑞穗金融集團就從去年12月開始,在包括銀行在內的五家下屬企業中實施周休三至四天的工作制。
根據官方統計,截至去年,每周設定休息三天以上的日本國內企業占8.3%,比2016年增加了2.5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周休三天的工作是可以通過勞資雙方協商等方式靈活引入。因此,日本政府眼下更重要的問題,是須確認更改工作制度是要實現什麽樣的目標。從周休二日改為三日,重點不是增加休假本身,而是通過制度改革提高生產效率及改善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不過,過去一年受冠病疫情影響,居家辦公已成為新常態,因此即使沒有周休三天,人們也更容易兼顧工作和家庭,造成許多有選擇的員工,依舊選擇周休二日。
除了上述原因,人們情願一周工作五天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因為按照一般情況,若選擇周休三天,工資也會相應減少20%。因此,如果要鼓勵人們采用周休三天的工作制,還得先解決如何調整工資的問題,而其中一個方法是,增加工作日的工作時間,保持固定勞動時間不變,從而維持工資水平。
文/圖:互聯網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