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首相特拉斯上任月餘,為打擊高通膨大力升息,但卻又推行“取消45%最高所得稅稅率,基本稅率從20%降至19%”的減稅政策,導致貨幣與財政政策相互矛盾,英鎊銳貶、市場大亂。為挽救岌岌可危的經濟,前外長韓特緊急接任財政大臣,並坦承政府“犯下錯誤”。
特拉斯內閣推動大規模減稅,理由是為了“提振經濟景氣”,這項減稅計劃被視為是英國近50年來“最激進”的減稅方案,新內閣宣稱高稅率“破壞了英國的競爭力”,減稅是“新時代來臨”。
實際上,此政策只會拉大貧富差距,對經濟並無助益。也因為這樣,在野工黨批評這是一項“獎賞富者的計劃”。在英國生活成本飆升之際大規模減稅,引發“不公平政策”和“偏袒富人的財富再分配計劃”爭議,不只在國內有大規模反對聲浪,還嚴重擾亂國際金融市場,導致英鎊兌美元匯率一度創下歷史新低。
引發了巨大動盪後,財政大臣宣佈放棄激進減稅方案,英媒直言這是特拉斯內閣作出的“恥辱性讓步”。
在這之前,英相一再強調,為了提振英國經濟,減稅是必須的,刺激經濟方案也是正確,但在承認“政府在宣布減稅方面處理不當”後,還聲稱提案是時任財政大臣克沃滕的決定,她本人事先並不知情。此番言論被視為“特拉斯開始試圖與克沃滕保持距離”。財長的提案首相居然不知情,這是有人在說謊還是顯示新內閣在決策過程中的極度混亂?
其實,減稅措施不但在國內引發大規模反對聲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罕見地開腔,批評英國政府有關方案加劇國內不平等,破壞貨幣政策。該計劃也已讓英鎊和債券急遽下跌,IMF 更敦促英國當局考慮聚焦家庭和企業的支撐計劃,而非大幅減稅和大幅增加政府支出。
盲目減稅傷害市場
經過多年實施之後再回頭檢討,唯一的共識與定論是:大幅減稅讓各國貧富差距擴大,對經濟的助益卻不明確。曾經盛行一時的“涓滴經濟學”也早已退潮。從英國這次的減稅內容來看,很明顯是低所得者得到的減稅利益極低,大部分利益都集中在富人身上,最後必然再拉大貧富差距。因為表面上所有民眾都有享受到減稅利益,但實際狀況是富人享受最高額的減稅利益,從數百萬到數億元不等;一般民眾的減稅利益大概就是區區數百到數千元。結果就是這幾年國內所得差距年年擴大。也因為這樣,特拉斯上任以來,英國股票和債券市場已蒸發至少5000億美元,英鎊暴跌至50年新低,英國央行被迫全面進入金融危機模式,宣布總額650億英鎊緊急購債計劃,力圖阻遏公債市場暴跌危機。
脫歐是錯誤決定
無論如何,英國正遭遇脫歐之後的“災難性”苦果,同時也證明脫歐是錯誤的決策。如果英國還是歐盟成員,一個更強大團結的歐洲能更好地因應能源危機以及與俄羅斯關係的挑戰。英國央行現在必須獨自力挽狂瀾,致力控制貨幣供應抗通膨,並讓英鎊重回正軌。
英國在最近數年,脫歐是最錯誤的決定,加上領導人素質差,靠意識型態搞國內外政治,尤其在外交方面一塌糊塗。特拉斯上台固然無補於事,錯誤判斷情況,造成今天的災難。看來英國的經濟前景非常不樂觀。最近人民發動聯署支持特拉斯下台的已經超過60萬人。相信她將成為英國任期最短的首相。特拉斯政府上任不到兩個月,即招致如此巨大的反對聲浪,新政府走向敗局已露出端倪,目前已經有近45萬人聯署要求英國提前大選,並申請重返歐盟。
如果特拉斯最終下台,這也意味她是任期最短的首相。同時證明英國的民主制度還有是非對錯的指望。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丘光憲)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