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明周刊副刊

【這裡那裡】時尚的背影

在這個名為《背面/背後看時尚》(Backside/Dos à la Mode)的特展中游盪,恍恍惚惚想起2000年楊德昌獲得康城影展最佳導演的《一一》與先一年紅極一時的日劇《三十拉警報》。三者的共同點是“背影”。 《三十拉警報》裡,反町隆史拍攝了一本以“背影”為主題的攝影集,其中一幀照片,便是最後一集尾聲,江角真紀子揮著頭紗轉身離去的背影。 《一一》的小男孩洋洋喜歡用相機拍下人的背影,想讓相中人看見他們自己看不見的那一面。 《背面/背後看時尚》則帶領觀眾從背面重新審視時裝的前世與今生。

Advertisement

不是因為同伴的關係,我想,我根本不會知道巴黎邊角還有這麼一間佈爾代勒美術館(Musee Bourdelle),整棟紅磚建築坐落蒙帕納斯大廈後面的尋常街巷里格外起眼。那是已故法國雕塑家布爾代勒(Antoine Bourdelle)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生於1861年,卒於1929年,他去世後,其遺孀及女兒將這個地方,連同所有作品——包括876件雕塑、1500件素描、100件繪畫——全數捐贈給巴黎市政府,而巴黎市政府則將它規劃為美術館,並於1948年7月4日開幕,二戰剛剛結束不久。

大概因為這間莊嚴典雅的美術館曾舉辦過不少與時尚有關的特展,所以大學時期修讀時裝設計的同伴才會留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我們在拉丁區逛了一個早上,午餐過後閒閒散步回去住處,不知怎地就走到了蒙帕納斯,同伴提議不如去布爾代勒美術館逛逛,我們因此趕上看見這個即將結束的特展。這是巴黎時尚博物館(Palais Galliera)繼2011年的《格雷夫人》和2017年的《Balenciaga:黑色創作》之後,三度與布爾代勒博物館合作,引導觀眾換個角度從背面去欣賞時尚。

ADVERTISEMENT

展品包括十八世紀的束腹衣、法國香頌傳奇琵雅芙(Edith Piaf)送給情人的睡袍(背面有她親手刺繡的情人名字)、聖羅蘭從二十年代好萊塢女星身上獲得靈感的露背裝、川久保玲解放女性體態限制的叛逆設計、印有足球明星名字的球衣,現任美國第一夫人梅蘭妮飽受批評的Zara外套(背面寫著“我真的不在乎,你呢? ”),完整展示“背部”在時裝史上的演變及其文化意義。這個特展有趣的是,身穿各大設計品牌作品的櫥窗人偶各與一件雕塑並置,而且全都背對觀眾。

我們都看不見自己的背影,很多時候也不會去留意別人的背影。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我們都對正面給予過多的注意力。現今的時尚界尤其忽視服裝背面設計,展覽廳的其中一面牆上貼滿3607張照片,那是2019年秋冬巴黎時裝週的走秀照,你會發現這些照片幾乎只拍模特兒的正面。策展人Alexandre Samson(時尚博物館總監)說,數年前偶爾還能看見拍攝時裝設計作品背面的照片,現在都找不到了,因為人們心態改變了,知名時裝品牌擔心這些照片會不小心洩露關鍵資訊,而被競爭對手抄襲,但這也造成了壞影響,如今許多修讀服裝設計的學生都只重視作品的正面設計,因為他們只有正面影像可以參考,他們設計出來的東西因此變得越加扁平。

有鑑於此,他希望能藉由這個特展啟發觀眾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對他來說,背部是我們的身體唯一自己看不見,其他人卻能看得一清二楚的部位,然而我們追溯時尚歷史,不同時代的服裝設計師都不曾遺忘這塊地方,它是人體最平坦的區塊,可以展示許多信息,例如印上抗議標語。可是常常我們只懂欣賞正面,很少留意背面,其實背影更神秘,更充滿誘惑,更引人遐想。一如雕塑,我們不能夠只專注正面,更要去看背影,這樣觀感才會立體。除了雕塑,展覽也展示了與主題相關的攝影作品以及錄像檔案,當一個個觀眾站立觀賞銀幕上的影像,站在後方的我們只能看見他們的背影,與他們身邊背對我們的雕塑是一致的,彷彿他們也變成了展品,同伴和我不禁笑出聲來。

(文/ 圖:野東西)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