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明周刊副刊

【自遊自在】岁月无声 组屋有痕

英国殖民政府在1927年成立新加坡改良信托局(SIT),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新加坡人的住房问题。早期由SIT建造的组屋,现在看起来有种旧世界的美感。

在新加坡旅游局的宣传文字里,新加坡的组屋永远不会是金光闪闪的主角,虽然它和我们生活最为息息相关,那是千帆过尽后最真实和动人的风景,人生最重要的里程碑,比如婚礼或葬礼,都在组屋上演。这几年如果有外国朋友到新加坡旅行,我也会带他们到组屋区走走逛逛,品尝最地道的本地美食和最货真价实的新加坡生活。

Advertisement

公共建筑最令人感兴趣的无疑就是其公共性,它注定要影响更多人,了解它的存在、发展及使用的方式,也更能帮助我们去理解自己。今年刚好是建屋发展局成立60周年纪念,不同时代的组屋,无论是其设计或推行的政策,其实也反映了新加坡社会的变迁。

我是七八十年代长大的,我偶尔会怀恋过去组屋长长的走廊,在那里时光似乎是停滞的,马来小贩提着篮子沿户叫卖咖哩角,那悠长的声调攀附在空气中蜿蜒的美食香味里久久不散,我们最清楚哪家有卖酸梅霜包,这不是目前时髦的家厨美食的前身吗?小孩都在长长的走廊乱跑活动,那是他们永远都玩不厌倦的世界,谁家烧什么菜,都不会是秘密。

为了所谓的更好的发展,女皇镇30栋建造于六十年代的组屋将在明年拆除。

经过抗争,达哥打湾打算保留其中6栋组屋。

ADVERTISEMENT

中峇鲁保留了不少本地历史最悠久造型也最漂亮的公共住房。

旧楼自带气质

现在的组屋设计多了人们渴望已久的私密性,少了和邻居们的互动,更好还是更坏,谁都说不清楚,时代,就是悄然改变的,失去的时候才发现是真的失去了,唤不回来了。每当有老组屋让路给更堂皇和理所当然的发展,总会引起人们无限唏嘘和惋惜,大批民众前往拍照留念。

英国殖民政府在1927年成立新加坡改良信托局(SIT),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新加坡人的住房问题。早期由SIT建造的组屋,现在看起来有种旧世界的美感,其中不少已经被掩埋在岁月的灰飞烟灭里,一些正面临被拆除的命运,如建造于五十年代末的达哥打湾(其中6栋将获得保留),保留得最为完好的是中峇鲁,富有装饰主义风格的老组屋,备受时髦人士和外国人的欢迎,整个社区精致漂亮富有气质,然而其实我更喜欢另一些年代久远的组屋区,如女皇镇和大巴窑等,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不同时代的组屋齐聚一堂,风格很不统一,和规划得整整齐齐的榜鹅等新区比较,多了一份乱乱的情趣。

位于Commonwealth Close的82座是组屋界里的贵宾楼,各国的领袖都曾经到这里拜访。

迎来各国领袖

历史悠久,也就能让更多故事栖身,位于Commonwealth Close的82座更是组屋界里的贵宾楼,1964年落成,16楼高,也是新加坡第一批以“居者有其屋”计划供本地居民购买的组屋,让中低收入的国人购买住房,并同时培养对社区和国家的归属感。现在新加坡备受赞誉的高拥房率,就是得益于此计划。英国的菲利普亲王、日本明仁天皇、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等都来过这里眺望过这里的风景,海外贵宾喜欢参观本地组屋的历史由来已久,英国王室成员访新时也多次游览组屋区,英女王还曾经于1972年和2006年重访大巴窑时,获得同一个大巴窑居民的接待,去年底苹果总裁Tim Cook的本地行程里就有不少组屋和组屋区,或许他们都想了解新加坡人如何生活,对传统的旅游景点似乎都不太感冒。

新加坡组屋(上)

(文/ 圖:葉孝忠)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