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第一時間】馬華民政大選共患難

前天對大多數民政黨領袖和黨員來說,他們相信是第一次步入位於吉隆坡安邦路的馬華總部大廈,在“三春堂”觀賞我國政壇又上演另一齣“政治,沒有永遠的盟友或敵人,只有永遠的共同利益”的政治秀,這回輪到馬華與民政擔綱演出。

Advertisement

馬華與民政黨雖同屬國陣的華基成員黨,但基於歷史背景和政治因素,兩黨之間長期以來存有某種程度的政治矛盾,尤其是為了維護各自在統治集團內的既得政治利益,彼此在國陣只能維持“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甚至互把對方視為另類“政敵”。

上週六上午,約有3000名分別來自馬華與民政黨的代表在兩黨聯辦的“馬華民政團結勢更強”大集會上,共同誓師和造勢出征來屆全國大選,這在兩黨的黨史上可說是皆屬第一次。

ADVERTISEMENT

就在這“歷史性一刻”,不再揹負兩黨歷史包袱的現任馬華與民政黨領導層終把兩黨在過去幾十年,尤其是於歷屆大選不時出現的紛爭划上句號。

兩黨歷史恩怨劃上句號

馬華與民政黨的“歷史恩怨”源自於1969年全國大選,曾是馬華第二任總會長的林蒼佑領軍民政黨推翻由馬華主導的檳州聯盟(國陣的前身)政權,即使民政黨加入國陣後,馬華一直未放棄從民政黨手中“奪”回檳州首席部長的念頭,於是1978年大選在檳州鬧出由馬華幕後所炮製的“七人幫”直搗民政黨選區“扯後腿”,以及馬華於1982年大選在檳州爭獲與民政黨“八對八”的議席分配額;馬華看來“懷疑”巫統企圖利用民政黨在國陣“制衡”馬華,進而分化華裔政治力量,而隨着遭馬華開除的林敬益率領馬華改革派加盟民政黨,尤其是林敬益掌舵民政黨期間,兩黨的關係更是難以改善,到了許子根擔任檳首長乃至成為民政黨全國主席,該黨與馬華的共處持續停留於“貌合神離”的境地。

再者,民政黨雖標榜為多元種族政黨,但其黨員絕大多數為華裔,支持力量也是來自華裔選民,票源自然與馬華重疊,若能“取寵於”巫統,或會對馬華在國陣代表華裔的正當性構成一定的威脅。

極為反諷的是,馬華與民政黨於2008年及2013年大選兩度慘敗給民聯乃至希盟的民主行動黨,在檳州全軍覆沒,尤其是民政黨輸掉及未能重奪由它主導的檳州國陣政權至今,頓使兩黨的主要矛盾(檳州唯一華裔首長的爭奪)間接地獲得化解,也意味兩黨移除改善彼此關係的障礙,進而為“原本同病不相憐”的兩黨提供於來屆全國大選共患難,槍口一致對外反擊共同敵人行動黨的政治契機。

正因為如此,馬華與民政黨在這項大集會上立誓將於來屆全國大選,全力支持彼此的候選人,以確保兩黨及國陣取得勝利,而馬華總會長廖中萊和民政黨全國主席馬袖強公開承諾一旦發現黨內有人暗中破壞對方的競選運動或“扯後腿”,必將祭出黨紀加以嚴懲。 (其實,馬華與民政黨領導層理應心裡有數,兩黨候選人在過去兩屆大選潰敗也部份歸因於黨員作出投選反對黨的所謂背叛行為。)

兩黨槍口一致對準火箭

在當前的政治形勢下,志在捍衛布城的國陣尤其是巫統於來屆全國大選將面對來自希盟的強有力挑戰,而再也“輸不起”的馬華與民政黨也將經受嚴峻的考驗,誓要打贏一場翻身仗,包括在檳州“破蛋”,其結果不僅將關係到廖中萊和馬袖強的個人政治命運,更牽涉兩黨的存亡。(政治觀察者認為,馬華與民政黨若再遭重挫,且戰績比2013年大選更糟,那麼兩黨恐將在國陣內被進一步邊緣化,甚至淪為我國政壇的“蚊子黨”,甚至遲早難逃走入歷史的厄運。)

馬華與民政黨結為“命運共同體”後,以一個團隊的姿態於來屆全國大選相互支援,但這項大集會所取得的“成果”能否轉化為選票的效應看來仍存疑。

這項大集會即使是“流於形式”,但對馬華與民政黨來說仍具有一定的政治意義,其一提振兩黨黨員的軍心迎戰大選,其二向外展現兩黨“團結勢更強”(兩黨領導人在大集會避免觸及華裔團結的課題,以及強調“合作不合併”,想必是顧及民政黨非華裔黨員的感受)。

無論如何,馬華與民政黨仍須面對和接受殘酷的政治現實,兩黨在2008年大選失去民心(尤其是華裔的支持),2013年大選挽不回失去的民心,所以兩黨欲寄望來屆大選挽回人民的信任,尤其是華裔選民的回流,將取決於他們是否滿意聲稱已進行反省和改革的兩黨自2013年大選尤其是重新入閣以來在維護華裔權益特別是華教方面所交出的成績單,以及是否再信賴兩黨能兌現於來屆大選向華社許下涉及各領域的承諾。

更重要的是,作為國陣的成員,馬華與民政黨在過去5年對布城當權者所有引起民怨乃至民憤的施政所持之態度和立場,足以左右選民如何以手中的一票於來屆大選裁決兩黨的命運。

文/劉漢良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