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

【渾忘春秋】 早知今日 何必當初?

一位來自國際學校的家長來見我,請求把孩子從國際學校轉到獨中來就讀。像這樣的案例,今年內我接觸了幾宗,對於有關國際學校的教育情況,我從這些家長口中沒有聽到正面的評價。當然啦,我相信有正面評價,但不是來自這些家長。

回想多年前我在巴生工作,認識一位留台學長,他做生意賺了很多錢,經濟能力強,就把孩子送進國際學校就讀,後來發現出了問題,他半帶開玩笑對我說,孩子從學校回來後,就跟他講“鬼話”。問他何出此言,才知鬼話之說有兩層意思,表面上是孩子回家後以英語跟家人溝通,另一層的意思是英語背後的文化觀念。無論是哪個層面,家長感受到強烈的文化衝擊。

Advertisement

把孩子送進國際學校就讀是這些年的社會風氣,數年前華教界有人將之解讀為“英文回流”現象,對獨中發展產生一點兒影響,因此獨中真正的挑戰者,從過去的國民中學,如今又加上國際學校,而且後者來勢洶洶,吸納了不少華社中上層的家長。

生活圈子也許會走向偏狹

前陣子行管期間全國停課,感受到全國各源流中學當中,獨中的教學品質算是維持得最好的,從家長的普遍讚賞可以看出來。至於一些國際學校的家長則對孩子在行管期間荒廢學業感到無奈,然而根據我所接觸的案例,最關鍵的並不是網課的教學問題,而是家長感受到孩子所接受到的西方式教育熏陶,和家長的生活理念不一致,孩子從學校帶回來的“自由”、“人權”思想,令家長不知所措。

聽說好些家長後悔了,就想要把孩子轉來獨中接受嚴格的管教,然而習氣已經養成,加上課程適應的問題,其實不容易處理。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這一代的家長,他們過去都是接受傳統的華人管教思想,無論念國民中學或獨中,畢竟生活在相當傳統的華人社會之中,我們的生活價值觀經過多年的考驗,還不至於走向西方模式的自由主義之路,那種動輒訴諸“自由”、“人權”的話語,我們聽不習慣,也難以接受。除非這些孩子將來安身立命之處是在國外,否則以這種不接地氣的觀念,他的生活圈子也許會走向偏狹。

ADVERTISEMENT

教育原本是要傳承文化,但如果下一代的孩子接受的是不同於東方世界的文化思想,家長可有信心接受他們?這是我的疑惑。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王楨文)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