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有一位黨主席撰文抨擊一些聲稱華人因為伊黨而害怕伊斯蘭教的馬來人,對自己宗教歷史視而不見及毫無知識。他也以中國歷史和到訪中國情況駁斥華人害怕伊斯蘭教,還以中國明朝皇帝和三寶太監鄭皈依伊斯蘭教作為他的論據。
我不敢觸碰我國的宗教和種族課題,但很想談談那位信仰伊斯蘭教的明朝皇帝。讀者知道這皇帝是誰嗎?說出來,也許會讓許多愛聽黃梅調的叔伯兄弟和姨媽姑姐驚訝了,他就是黃梅調電影《江山美人》裡的正德皇帝,戲裡那一節“戲鳳”唱段風靡數十年,人們對那位風流倜儻的正德皇帝,還有婀娜多姿的李鳳姐的戀情都印象深刻。
朱厚照喜鑽研宗教
是的,這位黨主席說的正是明武宗朱厚照。從朱元璋算起,明朝共有16任皇帝,朱厚照是第10任皇帝。在明朝歷任皇帝中,朱厚照最有個性,他15歲登基,31歲去世,在短暫的人生中,算是玩了一輩子,死後無嗣,後人都說他是明朝的敗家子。
黃梅調中的《游龍戲鳳》或電影《江山美人》只不過是民間的文學創作而已,李鳳姐是虛構人物。有一個說法,李鳳姐的原型是藝妓劉良女,她原本是太原晉王府樂工楊騰的妻子。朱厚照游幸山西時,派人到太原索要女樂,得到了劉良女,喜其色藝俱佳,就帶回宮裡的豹房–朱厚照在宮禁中建造的淫樂場所。
朱厚照原本篤信藏傳佛教,也崇奉道教,後來信仰伊斯蘭教,他對各個宗教都有興趣,且能深入研究。根據史載,他曾經對各個宗教進行過評述,認為“儒者之學雖可以開物成物,而不足以窮神知化。佛老之學,似類窮神知化而不能復命歸真。蓋諸教之道各執一偏,唯清真認主之教,深源於正理,此所以乘萬世與天壤久也。”他還有一首頌讚伊斯蘭教的詩,“一教玄玄諸教迷,其中奧妙少人知,佛是人修人是佛,不尊真主卻尊誰?”可見他對伊斯蘭教的推崇。
中華文化兼容並蓄
中國古人對外來宗教向來都採取開放態度,早在公歷紀元前後,佛教開始由古印度傳入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祆教從波斯傳入,到了唐朝,景教(基督教聶斯脫裡派)從敘利亞傳入中國,伊斯蘭教則從阿拉伯傳來。要了解伊斯蘭教在明朝時期的流傳情況,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歷史現象值得關注,那就是現存的明朝正德年間瓷器,其圖案中出現阿拉伯文,而且都是古蘭經的經文,證明正德年間伊斯蘭教信仰是相當盛行的。
自古以來,中華文化兼容並蓄,是以能夠成其大。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中華民族對外來宗教並沒有違和感,而且知道如何尊重和接納,尤其我國華人具有先天的中華文化基因,並沒有在宗教問題上帶給國家任何麻煩,華人所害怕的其實不是伊斯蘭教,反而是伊斯蘭黨。什麼原因,自己去想。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王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