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渾忘春秋】天下父母心

最近的日子,接到不少中國家長的電話詢問,他們都在問同一個問題,如何把孩子送進獨中就讀?

這兩三年來,我接觸了不少中國家長,在我的印象中,他們大致可以分成幾個類型,第一種是道道地地的中國公民,通常都是經濟能力相當好,把孩子送出國外就讀,不是什麼問題。第二種情況是孩子的父母之中,父親是馬來西亞公民,母親是中國公民,他們是因異地工作而形成的跨國婚姻,有者經濟能力一般,有者則較好。至於孩子的國籍,第一種情況的當然是中國籍,第二種情況者則不一定,有者中國籍,有者馬來西亞籍。

Advertisement

這些家長之所以要把孩子送進獨中就讀,原因很多,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我嘗試整理如下:

第一種是因工作關係而須遷移回馬,故需要為孩子尋找適當學校,才能做好安頓家庭的安排。第二種是家長不希望孩子在中國陷入高度競爭的教育環境之中,也知道競爭不來。第三種則認為中國的中學教育方式無法滿足家長的需求,他們希望國外的教育方式能夠打開孩子的學習視野。這當中,有者選擇繼續在我國升讀私立大學或國外大學,有者則以華僑的身份回到中國參加華僑聯考,據說比中國高中學生參加的高考的難度略低。

家長都一樣

第一個原因沒有什麼好說的,畢竟是個人家庭的事。然而,第二和第三個原因,就有討論的空間。無論如何,可以看出中國家長的用心良苦,跟天下的家長一樣,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中學時期學得開心,又學得紮實,並培養出應有的素養。從上述第二和第三個原因來看,中國學生在中學時期遠渡重洋,來到我國接受中學教育,最理想的當然是進入獨中,畢竟是華文教育,容易接軌。

ADVERTISEMENT

我從接見這些家長的過程中,在分享獨中的辦學,以及從家長口中,了解他們如何看待中國的教育制度和國情實況,這跟日常從手機上所看到的各種中國的視頻,有很多是我們無法體會的,但中國學生每年那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試盛況,仍然無法讓中國學生擺脫考試之上的教育方式,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他們面對的社會壓力無比沉重。

獨中生自主空間大

和中國的中學生相比,我國的獨中生享有相對比較大的自主空間,升學主義和考試之上的思想固然存在,但我國的中學源流是多元並存的,國民中學、獨中、私立學校、國際學校、宗教學校等,以及現今流行的家庭學校等,都可供家長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意願去做選擇。至於中學畢業後,往哪裡升學,國內外都有,就看家長和學生的能力。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口數量龐大,教育管理方式當然跟我國不一樣,每年參加中學高考的人數都超過千萬,可以想像它的教育壓力有多大,轉移到家長和孩子身上,可以理解非一般的沉重。對於少數能夠走出國門的中國人,他們的孩子肯定有非一般體驗,對兩國的教育應該有互相啟發的意義。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王楨文)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