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

【歲月劉聲】30年仍捧不回湯杯應知恥

記得在2015年1月26日,曾於1967年為大馬重奪湯姆斯杯(第六屆)的7位國家羽球隊英雄在檳城聚首,相信是相隔近半個世紀的第一次,據知他們當中有者曾40年未見,而當晚正是那屆我國湯杯隊隊長鄭求山慶生80歲壽宴,形同我國羽壇的一場“同學會”。

當晚到場向來自檳城的鄭求山賀大壽的戰友包括來自柔佛時年74歲的黃紹銘和82歲的奧瑪瑪納、來自檳城時年69歲,曾奪全英賽男單冠軍的陳奕芳和72歲的尤清河,以及來自霹靂時年77歲的伍文美(曾是國家足球隊國腳)和74歲的陳貽權。

Advertisement

李宗偉未能償願重奪湯杯

這批早已掛拍數十年的大馬羽運名宿將當晚曾一齊觀看黑白錄影片段,追憶那些年為大馬重奪湯杯的歷史性一幕,正如陳貽權慨嘆“我們不只是冒著生命的危險把湯杯捧回大馬,其實我們都把美好的青春獻給羽運,重振大馬所曾享有的羽球王國美譽”。(那一屆在印尼首都雅加達揮拍的湯杯大決賽由大馬與印尼爭奪這項世界羽壇最高榮譽,詎料印尼球迷竟在主場滋事,結果釀成騷亂。)

一度貴為羽球王國的馬來亞(大馬的前身)曾於1949、1952及1955年,由一代球王黃秉璇領軍連奪第一、第二及第三屆湯杯,卻於1958年蒙羞地送杯,以4屆全英賽男單冠軍莊友明為首的國羽隊慘敗給首次奪冠的印尼。

在1992年由西迪家族領軍的國羽隊成功為大馬重奪湯杯之後,至今時光已飛逝整整30年,我國卻一直未能再圓湯杯夢,誠屬憾事,而對曾長期在大馬羽壇獨撐“輝煌條紋”的大馬羽壇“一哥”李宗偉直至他於2019年退役仍難以償願為其個人及大馬首奪奧運會金牌,也無法助力我國再圓湯杯夢,不啻是其長達19年的輝煌職業羽球員生涯的“美中不足”。

ADVERTISEMENT

就在上週四,國羽隊惜負給本屆湯杯決賽圈的所謂“黑馬”印度,而不幸止步8強,頓使國人尤其是觀看直播賽事的羽球迷為之失望、沮喪甚至心碎。

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行的本屆湯杯決賽圈,大馬羽總為國羽隊設定至少打入四強的要求,如今其表現顯然不僅未能達標,更意味已苦等30年的大馬又一次痛失捧回湯杯的機會。

無論如何,即使大馬羽總及教練團在賽前被指誤判或高估國羽隊在本屆湯杯決賽圈有望“走得更遠”,甚至不排除有機會終償重奪湯杯的夙願,國人尤其是羽球迷還是不得不面對和接受“希望越大,失望更大”的殘酷事實。

須檢討敗因總結經驗教訓

正是“知恥者勇”,坦承失敗並非恥辱,知恥才能認真檢討本身的不足,總結經驗,冀能於未來贏得翻身仗。

在這方面,雖已退役但依然關切大馬羽運發展的李宗偉直言,除非能組建一支擁有至少2名強大男單球員的平衡陣容,否則大馬將無法奪湯杯,我國連續三屆止步湯杯決賽圈8強,更暴露了過度依賴雙打取分和實力深度不夠的問題。

想當年“我們曾高捧湯杯,且不只一屆”,大馬羽總此時此刻看來只能不堪回首話當年。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劉漢良)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