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相安華上週五以兼任財政部長的身份向國會提呈的大馬團結政府第一份財政預算案後,他想必自信它能真正惠及大多數國人,尤其是可讓低收入群體(B40)有感,這樣才不會使他擔憂“如果有人感受被國家領導人遺忘、忽視和漠不關心,我不覺得自己可以睡個好覺”。
在某種意義上,隨著被視為團結政府上台以來最大考驗,尤其是將測試安華支持度的檳城、雪蘭莪、森美蘭、吉打、吉蘭丹和登嘉樓6個州屬預料將於未來幾個月同步舉行州選舉,據知屆時全國一半選民都有資格投票,因此安華此時此刻推出大派“糖果”的2023年財案,不禁被聯想或多或少出自政治與選票考量,且難免沾上“民粹”,可喻為另類“選舉財案”。
6場州選測試安華滿意度
在這之前,默迪卡民調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國人對安華的表現滿意度為68%,團結政府的滿意度則是54%,而UCSI民調研究中心最近的民調顯示,高達89%的國人對生活成本的飆升深感擔心,並有61%受訪者認為團結政府在解決生活成本問題做得不夠。
這意味,即使以“派錢”包裝的2023年財案能討好或取悅選民,進而轉化為選票效應,但這份2023年財案若未能取得團結政府旨在緩解國人受到通膨失控及生活成本加重的衝擊之預期目標,則猶如運送“彈藥”給反對黨用以攻擊執政陣營,其結果恐將削弱希盟及國陣在6場州選舉中的勝算。
無論如何,安華這回出台總額高達3881億令吉(行政開銷2891億令吉,發展開銷990億令吉)的“昌明大馬”財案,若撇開政治歧見,目前看來大多數國人的回饋是褒多於貶,或因它落實已被細化的團結政府各成員包括希盟、國陣以及砂盟和沙盟的競選宣言,公平重新分配資源,不分種族地兼顧全民,尤其是B40群體。
儘管面對主要反對黨國盟尤其是前首相慕尤丁及一些非政府組織施壓,安華之前一再表明不再允許會員從僱員公積金局特別提款,以免他們退休後的生活成問題,政府將會尋求其他對策減輕國人的經濟負擔,而慕尤丁卻堅稱政府應考慮針對性讓國人提取公積金,因為這是他們的意願。
在這方面,安華提呈2023年預算案時宣佈,僱員公積金局第一戶頭存款少於1萬令吉的40至54歲會員,將獲得政府額外發放500令吉存款;這項“派錢”措施將有200萬名會員受惠,撥款總額近10億令吉。
但顯然地,國盟極可能把“政府不再讓會員提取公積金應急”炒作為未來6場州選舉的競選議題之一,藉以煽動部分國人憎恨團結政府以撈取選票。
2023年財案的其他扶貧濟民措施包括B40群體在“關愛現金援助”計劃下將獲得最高2500令吉現金援助(數額視孩子人數而異),為赤貧家庭提供額外600令吉援助,但以食物籃、基本食品券等形式發放,允許月薪低於1800令吉的高等教育基金貸款者申請推遲6個月償還貸款,而被指向來受“忽視”的中等收入群體(M40)的可徵稅收入從3萬5001令吉至10萬令吉之稅率降2%,只不過上述所謂“好康”不知能否或多或少抵銷國盟所蓄意鼓動的民怨。
嚴防綠色風暴襲6場州選
話又說回來,希盟或國陣能否在未來6場州選舉遏阻“綠色風暴”再度來襲,團結政府確須於短期間內對振興國家經濟和解決民生問題交出可讓國人感到滿意的成績單。
據了解,安華提醒其執政團隊,雖然團結政府施政還不到100天,但他們須於百日內專注於達標和交付,儘快推動改革,才能挽回國人的信任,贏得民心。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劉漢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