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醫療】冠狀動脈多處病變 複雜冠狀動脈成形術救心

文◆陳秋蕾 整理◆梁盈秀
治療冠心病的手段計有藥物、血管成形術或心臟繞道手術。
當冠狀動脈發生多處病變時,在符合特定條件下,即有需要進行複雜冠狀動脈成形術。
多數病患在術後減輕胸口疼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心臟功能也有機會獲得改善,並漸漸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
嘉亞甘丹醫生
(Dr Jayakhanthan Kolanthai Velu)
(吉隆坡訊)相信一般民眾對冠狀動脈疾病並不陌生,在定義上,冠狀動脈疾病亦可稱為冠心病,就是我們熟知的心臟病的其中一種病症。
心臟分為左右,冠狀動脈同樣有左右兩條,即左冠狀動脈(left coronary artery),再分為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及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以及右冠狀動脈。阻塞的病症若發生於心臟的冠狀動脈,即為冠心病。
左主冠動脈負責提供血液至左邊心肌,比起右冠狀動脈,其通常覆蓋較大範圍的心肌。
膽固醇囤積致動脈阻塞
心臟內科顧問嘉亞甘丹醫生(Dr Jayakhanthan Kolanthai Velu)指出,許多醫學研究顯示,阻塞的發生主要是膽固醇在經年月累下囤積的緣故。這些累積的膽固醇長年粘附於動脈壁。當纖維斑塊(fibrous cap)破裂並形成血栓,即引發心臟衰竭。這個時候,動脈100%阻塞,但血塊是軟的,病症發生是急性的,因而更容易處理。
“有時候阻塞不一定會引發心臟病。不過,當病情升級至嚴重程度時,患者就有可能開始出現胸口疼痛或心絞痛的症狀。”
“高膽固醇導致血管中出現脂肪沉積,它的形成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與健康息息相關,如糖尿病、高血壓、抽煙、飲酒等。一直以來,人們認為患疾是年長者的‘專利’,但近年來我們發現,患上此類疾病者有年輕化的趨勢。”
至於原因為何,這多半是因不良的生活方式,而造成很多人年紀輕輕就患上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醫生並不排除這可能牽涉家族基因。
他說,冠心病的治療手段計有藥物治療、血管成形手術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心臟繞道手術(CABG)等。
“然而,冠狀動脈病變有好幾種情況,像是阻塞點不單只出現在一或二處,而是可能發生在多處,即多血管病變(multi-vessel disease);有些堵塞點涉及主動脈;因長期堵塞致堵致硬化等。”
分支堵塞治療過程複雜
另外,動脈血管不只是一條,有些動脈血管分叉出較大的分支。當這些分支出現堵塞時,我們也需要治療這些發生病變的分支,整個治療程序就變得更為複雜。
他稱,以左主冠狀動脈為例。左冠狀動脈有兩個分叉點(bifurcation),如發生堵塞,我們需要進行分叉口支架術(bifurcation stenting),即分別在左主冠動脈及側支口同時植入支架。此分叉點正是手術中難度極高的部分。
一般以血管阻塞點的多寡及其堵塞點來決定適合病患的治本方法。那要如何定義一個複雜的冠狀動脈成形術(Complex Coronary Angioplasty)?
他表示,這方面分成五個部分,包括;一、涉及多條分支,因而需要植入多個支架;二、牽涉左主動脈;三、額外實施冠狀動脈旋磨術(Rotational Atherectomy,RA),即研磨與去除粘附於血管壁上硬化的鈣質斑塊,血管打通後,植入支架;四、年齡與身體狀況,包括心臟功能強弱、有無其他疾病;五、慢性全阻塞患者(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其病況為100%堵塞、發生時間較長。醫生必須使用一些特殊的儀器和設備來治療這類病患,治療上更為困難。
“心臟功能較弱的患者在做複雜的冠心病治療手術時,
無論是左主動脈阻塞或100%阻塞,
他們都需要特別儀器來支援心臟在術中的運作,
即球囊擴張壓力泵(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
及暫時性人工心臟泵(artificial heart pump),
我們亦稱之為Impella。”
兩者皆為機械循環支持裝置(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MCS)。
球囊擴張壓力泵通過心臟的搏動充氣和放氣,
增加流向心臟的血流量並減少左心室負荷;
而被喻為全世界最小的。
暫時性人工心臟泵的作用在於減輕心臟壓力,尤其在維持血壓與提供血流量的支援。
血管內超聲波檢視動脈
至於如何順利展開複雜冠狀動脈成形手術,嘉亞甘丹表示得胥視阻塞的情況及所需治療的分支,來決定採用的儀器、工具與施行點。
“一般上,手術施行點有兩處,一是通過手腕的脈搏處,二是腹股溝,有時左右兩邊皆可,視病人的需求。大小導管的選用同樣得以病況或病人身體的承受力來決定,像有些人的手部不適於植入導管,那就轉向腹股溝。上述提及的醫療輔助裝置則同樣通過腹股溝植入導管。”
舉例來說,在治療分支阻塞問題時,需植入兩個球囊或兩個支架,那麼唯有較大的導管才能容納多個醫療植入物。
除了使用上述裝置,在手術前後,術者也會採用血管內超聲波(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通過超聲波引導的成象圖,檢視動脈內部的清況,以此達到耐用、持久性及安全的治後療效。
視病人情況決定方案 動脈阻塞嚴重做CABG
患者病況各異,治療手法有所不同,作為醫生,有必要讓病人知道有哪些適合他們的醫療選項,並清楚了解每個療程的利與弊。
嘉亞甘丹強調,如病人面對血管多處堵塞問題,他一般會視病人的情況來決定做什麼治療,即目前的病況、是否有其他疾病、年齡、心臟功能。
在他而言,患有冠狀動脈慢性全阻塞、心臟功能低下者,複雜冠狀動脈成形術為宜。不過有些病患卻並非如此,如果其阻塞程度非常嚴重,那麼就能施予CABG。
單靠藥物治療非上策
除了上述情況,病患的症狀亦是他們的考量之一。比如胸口疼痛、呼吸困難等;有的病人雖有多重阻塞卻毫無症狀。所以當他們提及需要進行複雜的冠狀動脈成形手術時,意味着涉及主動脈,有可能需要植入多個支架,他們一般會先建議CABG。如病患拒絕,則採用複雜的冠狀動脈成形術。
“有些病患拒絕任何手術的形式來治病,那麼唯有暫時仰賴藥物穩定病情。我通常會先給病患開藥,並觀察兩週或一個月,有者服了大量藥物後在短時間內重返醫院,向我伸訴胸口疼痛的症狀依舊。我即擬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用藥期間,我會慢慢說服他們做相應的手術治療。”
動任何手術總是有風險,如是心臟功能弱者,其進行複雜冠狀動脈手術比一般的手術稍高。盡管風險只是略微提高,但無可否認的是,風險是存在的。他能夠理解有些人不想冒此風險的心理,他們應了解相關訊息後方做出決定。
必須一提的是,單靠藥物治療並非上策,吃藥根本無法清除血管的阻塞,只能降低舊疾惡化或新阻塞處增加的幾率。高達90%以上嚴重堵塞的病患,通過藥物治療穩定了病情,可血管堵塞的情況沒有獲得改善。
施手術不能耗時過長
進行複雜的手術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做為專業的外科醫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其一、具備足夠的知識與技術;其二、準備充足的醫療儀器、設備與任何輔助裝置等等。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病人的安全是醫生的重要考量。施手術不得耗時過長,避免讓病患長時間接觸輻射或造影劑,尤其是腎臟病患,不得使用過多的造影劑。對於特殊情況的患者,若阻塞發生於多處,他們就有可能需要進行多次手術。
手術後是否有可能复發呢? 這主要有幾個要素會影響結果,一、患者術前的病況,包括病情是否控制得當、患疾初期的嚴重程度等;二、手術,過程中使用恰當的儀器和設備,確保以優良技術完成手術;三、術後護理,病患遵循指示服藥,改變生活方式。
嘉亞甘丹不諱言,複雜的冠狀動脈成形術的复發率比普通的冠心病治療手術高約5至10%。不過,大多數的病患在術後得到非常理想的療效,包括減輕胸口疼痛、呼吸困難;心肌不健康的患者,其心臟功能也有機會獲得改善,漸漸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
CABG仍存在復發風險
有些病患因疾病有可能再度堵塞,比如嚴重硬化的膽固醇問題、腎臟病患等,其阻塞的幾率比其他人高。
那麼這組病患是否可選做CABG來降低复發的風險呢?確實有研究顯示CABG對這組人群的療效較佳,但仍存在多年後再阻塞的可能性。事實上,有一小組病患即使做了多番治療仍面對相同的問題,這其中或與基因有關。
病患本身應該盡可能改變自己,包括控制血糖、膽固醇、血壓、生活方式、控制飲食、多運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