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晚晴一照護】減輕症狀消除恐懼 抗癌紓緩治療並行

文◆陳穎樂(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面對晚期癌症,雖然現今醫學進步,有很多新的藥物和治療方案,比起以往更有效和更少副作用,但仍然無法完全根治。

Advertisement

病人可以選擇抗癌治療、紓緩治療,甚至兩者並行。

但無論選擇哪一種治療方案,最重要是好好善用有限的時間,珍惜與家人相聚的機會。

(香港訊)曾先生今年75歲,不幸確診肺癌,並轉移至肝臟、骨骼和淋巴組織,腫瘤已侵蝕了脊骨,令他背部疼痛。

因為腫瘤組織並沒有發現任何基因突變,醫生建議用化療作一線治療以控制病情。

ADVERTISEMENT

他和兒子來到診所,問了一些有關化療和紓緩治療的問題,相信也是許多病友的疑問。

延長穩定期防併發症

問1.病人年紀很大,是否適合化療?

老年人是否適合做抗癌治療,並不是取決於年紀大小,更加重要是病人身體狀態、過往健康紀錄、現時器官功能(如血色素、肝腎功能等)、自我照顧能力,還有家人支持和病人意願。

晚期癌病進展難預測

問2.若不接受化療是否等於“等時間”?

病人若因個人意願或身體狀態不接受化療,並不代表是“等時間”,也不等於消極心態。

相反,是正面的態度明白生命有限,更加珍惜並好好計劃時間和體力,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這些事情可以是不同的範疇,小事例如看一本書或一部電影、跟好友聚餐、去個短旅行,或家務事如遺產分配、照顧安排等。

晚期癌病進展不能預測,病人通常在診斷後會穩定一段時間,然後出現惡化,身體開始消瘦和虛弱,以至死亡。這段穩定期每個病人都不同,有的較長也有的較短,病情或會反覆或有新症狀出現,我們希望能延長這穩定期,並減低併發症的出現。

照顧身心需要——晚期癌症,紓緩治療可以跟其他抗癌治療一起做,控制病情同時照顧身、心、社、靈的需要。

減少不必要入侵治療

問3.紓緩治療是否在化療後才能使用?

不是。紓緩治療並不是放棄治療,它是可以跟其他治療同步做的。

紓緩治療旨在為晚期患者和其家屬提供身、心、社、靈各方面的整體照顧及支援服務。透過早期識別、正確評估、治療疼痛和其他身體、心理或精神問題來預防和減輕痛苦,並幫助患者在生命最後階段活得安詳和豐盛,平靜地走完人生旅途,同時亦為家屬提供情緒支援和輔導。

紓緩治療肯定生命的寶貴,同時將死亡視為人生必經階段,既不加速也不推遲死亡。紓緩治療團隊包括醫生、護士、社工、臨床心理學家、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各宗教人士等。

昔日患者多在抗癌治療用盡後才開始接受紓緩治療,導致以下問題:

◆醫生在做積極抗癌治療時缺乏對患者症狀和痛苦的了解

◆患者被轉介到紓緩治療時感到突然,並覺得被醫護人員放棄

◆患者和家人沒有足夠時間作心理準備

如今醫學上建議應盡早把紓緩治療融入癌症治療中,其好處包括:

◆使患者和家人對護理和治療更滿意

◆維持並改善患者生活質素

◆在病情惡化時減少患者抑鬱和焦慮

◆減少患者臨近生命盡頭時不必要的入侵治療

依病人需要介入治療

問4.病人到了最後階段,會否非常不舒服?會否很痛呢?

不用擔心,治療團隊會一直跟進病人的狀況,也會適當地使用紓緩的藥物。

例如針對痛楚,有不同的止痛藥幫助病人止痛,

除了撲熱息痛等較普通的止痛藥之外,

還可用更高級別的弱鴉片類止痛藥

(例如tramadol、codeine);

或強鴉片類止痛藥

(例如morphine、oxycodone、fentanyl等)。

另外,醫生也會根據病人需要使用介入治療,如局部神經線麻醉、放射治療止痛;又例如氣喘,也有不同的方法紓緩,除了藥物外,可考慮非藥物治療。舉例,簡單如使用手提電風扇,將風扇固定在距離臉部約20厘米位置,讓涼風吹向臉部顴骨位置,患者會感到症狀減輕。

大部分病人都會安詳地走人生最後一段。我們理解病人面對疾病和死亡會恐懼,會陪伴病人和家人一起面對。

 

社區紓緩治療應用程式

支援在家照顧癌患

“家支援”社區紓緩治療應用程式,是香港大學臨床腫瘤科屬下一個項目。

有“加”強“家”庭支援之意,應用程式希望能支援癌症病人和家人在家照顧,為他們加添可用資源,以正面積極心態面對癌病;例如應用程式內“認識多一點”有提供癌症資訊、紓緩治療和安寧服務的資料,讓病人和照顧者能裝備自己,有足夠知識和技巧在家護理。

紓緩治療並非放棄治療,它可以跟其他治療同步進行。

解答:
物理治療師
馮家敏
(Pang Carmen)

文◆陳秋蕊

復健運動注意呼吸順暢

問1.心臟病患者在做復健運動時,需要注意什麼?

答1.當病患在做復健運動時,必須注意呼吸是否順暢,物理治療師一般會採用說話測試(Talk Test)來鑒定。這項說話測試主要是根據人體運動中說話舒適程度,來判斷運動強度的方法。

物理治療師會在患者運動時,發問問題測試其呼吸是否順暢及適合繼續運動。根據該測試以0至10分做為指標,3為中等、4為有點困難、5為困難,3至5分可被定義為“有足夠的呼吸可以繼續順暢的對話”。不過,運動時如呼吸不順暢,可放慢速度或暫停,休息一段時間調整好呼吸再繼續。若休息後繼續運動相同問題再現,而這狀況持續;或感覺暈眩、虛弱、胸口悶痛、心跳不規則,那麼,此時就必須完全停下,並咨詢醫生的意見。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