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新型冠狀病毒 預防自保】日本實驗印證 防病毒最重要的事 一家7口為何婆婆沒感染?

作為一種文明規範,“勤洗手”這三個字從小就是很多人的耳邊風,被爸媽提醒,被老師提醒,以至於大家已經習慣性忽視它!

Advertisement

然而對普通人來說:勤洗手和戴口罩同樣重要,有時甚至可能比戴口罩更重要。你也許半信半疑,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老實並謹慎的看待洗手這件事!

新型冠狀病毒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亦可通過“接觸傳播”。也就是說,除了戴口罩放飛沫,我們還要小心病毒通過手部接觸,再經揉眼睛、摳鼻子、摸嘴巴等行為,造成感染並傳播。

ADVERTISEMENT

很多人可能會想:我又不接觸病人,肯定沒事。其實,接觸傳播的途徑令人防不勝防!

日本TBS電視台的一檔科普節目,就講述了接觸傳播的這種“威力”。節目中講的是流感病毒,它和新型冠狀病毒一樣,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

小阪一家有7口人,分別是小阪夫婦、兩個女兒、兩個兒子和孩子們的婆婆。

勤洗手 罩不離口 悶出疹子 手脫皮發癢

民眾防疫大作戰,不少人因怕感染,口罩不離也勤洗手,結果悶出疹子,手部也脫皮發癢。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延燒,民眾勤洗手且口罩不離口,但有人因過度洗手,皮膚紅癢脫屑只好上皮膚科報到。

也有大學生出門口罩不離,除吃飯外,每天至少戴7、8小時,臉部出現濕疹,悶成大花臉。

皮膚科醫生提醒,要適度保濕,如有嚴重症狀需加用藥膏,避免次發性感染,嚴重者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皮膚科醫生劉懿珊說,有民眾因長時間戴口罩,臉部悶出濕疹或囊狀痘痘,一名大學生這陣子一出門就戴口罩,除吃飯外,一天約戴7、8個小時,口鼻間長濕疹,皮膚脫屑紅癢。也有患者過度洗手,猛噴含有酒精成分的“乾洗手”,皮膚角質層受損,屏障力降低。

保濕加擦皮膚藥膏

劉懿珊表示,疫期勤洗手是正確的自我防護做法,但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民眾,最好每天睡前能擦修護角質層的保濕劑,或洗完澡後擦乳霜狀、油膏狀的濕潤型保濕劑保持滋潤。

洗手已洗到有脫屑、濕疹、流湯、龜裂等症狀的人,保濕頻率至少要加強到一天3次,症狀明顯的,保濕外還要再擦皮膚藥膏,才不會讓發炎性的病程更嚴重或造成次發生的感染。

有效又經濟 這6個時段記得洗手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延燒,與其一窩蜂搶購口罩,正確的洗手時機和步驟,是預防傳染病最簡單、有效又經濟的方法。

飲食治療師許惠玉說,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冠狀病毒、腸病毒、諾羅病毒、輪狀病毒、A型肝炎、桿菌性痢疾和傷寒等呼吸道症狀和感染性腹瀉,還有易造成不孕症的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都可以藉由“正確洗手”有效減低危害。

平日就應注意

許惠玉提醒,平日就應確實注意以下洗手時機,以減低病菌、病毒和環境荷爾蒙危害,防疫期間尤為重要:

1.吃東西前:避免手上的病菌接觸到餐具和食物而帶入口中,每間餐廳都應有洗手設備。

2.如廁後:洗去尿液或糞便,及掀馬桶蓋、沖水、開關門時沾染到的病菌。

3.咳嗽捂口或用衛生紙擤鼻涕後:避免雙手沾染的分泌物和病菌傳播。

4.進出醫院前:進入醫院前先洗手,避免將病菌帶入醫院,以保護抵抗力弱的病患;離開醫院前先洗手,避免將病菌帶回家中。

5.接觸嬰幼兒前:保護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的嬰幼兒易受感染。

6.外出返家時:特別是有新生兒的家庭應洗手、換衣物以隔絕由外帶回的病菌。

全民愛健康 正確洗手7字訣

洗手口訣“濕、搓、沖、捧、擦”大家都耳熟能詳,但調查發現超過6成民眾未正確洗手,對於防疫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吳書毅醫生建議,洗手時可掌握“內、外、夾、弓、大、立、腕”7字口訣,要確實搓洗乾淨、擦乾,才能降低病菌傳染的機會。

正確洗手7字訣

1.內將雙手手心互相搓洗。

2.外仔細搓洗手背。

3.夾十指交錯仔細搓洗指縫。

4.弓手指微微弓起,讓手指背與手心互相搓揉。

5.大別忽略搓洗大拇指與虎口處。

6.立指尖容易藏污納垢,可與手心互相搓揉。

7.腕手腕處若有手錶、飾品可先取下,洗手時連手腕一併搓洗。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