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痛症專題】度身訂做管理方案 運動拉筋與痛症共存
文:朱令筠 圖:賴俊傑《明報》
(香港訊)隨年歲漸長,周身骨痛是頗常見的身體警號。
長年於巴剎菜檔工作的張家甄深受其害,試過痛到不能安眠,四處求醫未見成效,兜兜轉轉才知道關鍵在於自己要多做運動、做對拉筋動作。
她不求時光倒流至年輕歲月,只想學習與痛症共存,兼顧工作與跳舞的興趣。
醫護行者推出“‘痛’路人夥伴痛症管理計劃”,包括痛症評估、一對一的物理治療和運動治療,服務年滿55歲的低收入人士,計劃為期4至6個月,家甄早前參與計劃,由社區物理治療師李燕婷與健體教練譚思哲(哲sir)聯手,度身訂做痛症管理方案。
關節勞損肌肉不足
雖有10多年舞齡,近年又定期參加坊間的拉筋班,但家甄的痛症無明顯改善。李燕婷評估後發現菜檔的工作導致她關節勞損,除了筋比較緊,還有肌肉量不足的問題。遇上慢性痛症,身邊人或只丟下一句“別太操勞”。不過記者與家甄深入對談,發現工作和跳舞皆是她生活的必需品,她更希望痛症來襲時學懂自救,無礙精彩人生。
家=家甄 記=記者 李=物理治療師李燕婷
1/站着工作需搬抬貨
記:你在巴剎菜檔的工作崗位是做些什麼?
家:從早上7點就要站到下午1點,有人買東西就秤一下,沒人買就搬東西。這檔好一些,很多時候都不用我們搬,上一次就搬好多。譬如白菜仔、菜心仔比較輕,最多是20斤(約12公斤)至224斤(約14.4 公斤),如果菜心有時候都有28斤(約16.8 公斤)。
記:一星期做多少天工?放工後有什麼活動?
家:一個星期做足7天,因為沒有假期的。我剛剛去完旅行回來,就做了11天。做慣了就不覺得辛苦,之前休息半個月,好像很頹廢。
其實我想做半天,玩半天。像昨天下午3點跳舞,吃過午飯,午睡一會就坐車去跳舞,跳到6點鐘,晚上跟朋友一起吃飯才回家。
2/腳痛無力不能走路
問家甄幾時開始有痛症,她答不出具體時間。於菜檔工作數十載,漸漸受痛症所困,最慘是失去生活樂趣。
家:我14歲入行,今年67歲啦。年輕都會痛的,但始終年輕頂得住。以前早上7點鐘做檔口,晚上11、12點才回家,那時候還頂得住,睡到第二天早上都沒事,但現在真的不行了。
記:最嚴重時會痛到怎樣?
家:我試過7、8年前,腳痛得不能走路,全身好像機械人動彈不得。夜晚睡不着,躺着時肩膀無法移動。去廁所也要扶着兩邊,兩隻腳像是發軟蹄、無力。
記:痛症是否與菜檔的工作有關呢?
李:家甄最初來的時候就是膝蓋痛,工作上全日站對關節負荷很大。也要搬貨,勞損一路累積。以前無介入治療,無特別做運動或練力去紓緩,所以問題會越滾越大。
年紀慢慢大,其實都有一點退化,肌肉量會流失。尤其是腳少了肌肉去支撐時,日常活動如走樓梯的力都會卸落關節,關節負荷又會再大一點,就會容易引起痛症。
3/身體拉筋需時適應
記:之前試過什麼方法改善痛症?
家:去針灸、脊醫等,參加了10次(治療),每次回來都是一樣痛,做7次我都不去了。我真的用了很多錢,最慘是傷到手那年,看了很多次醫生,但看不好。我就想不如下定決心,人家說那裏的老師好,我就去拉筋。
記:以前的運動習慣是怎樣?
家:沒做運動的,是自從弄傷了手、 周身痛之後,別人叫我去拉筋。這兩三年上了拉筋班,初時上課很沒意思,拉來拉去都是那幾個動作,覺得很悶。但後來跟了另一位老師拉,每堂動作都不一樣。
記:拉筋班與這裏(醫護行者)有什麼分別呢?
家:我每逢星期三去拉筋,是hea的(懶散)。老師教的東西和哲sir教的一樣,但哲sir就細心一點。那裏的老師顧不到這麼多學生,很多人一起上堂的,有將近30人。
記:你為何會堅持拉筋?
家:不是啊,一開始拉筋我也不想做。一開始筋很緊,拉是很痛的。拉了兩三天,那個位置鬆了,有成效,所以才有心機去拉。
李:尤其本身無特別做運動,始終要花時間去做。做完又痛,身體還未適應是一個難處。做電療機一次有效果啦,自己拉又未有效果,就不會堅持,但其實只要維持而已。
家:開始真的是很難,但拉完之後覺得好像不錯。很多時候做運動真的是要靠自己。
將痛減至能承受範圍
改善肌力從生活入手
李燕婷見過不少像家甄的個案,一上年紀便痛症纏身,連帶心情都受影響。
有人求助中醫、針灸或按摩,另外部分人可能經專科門診轉介至物理治療。
不過,牽涉公營醫療體系總會出現輪候時間長的老問題,當終於等到服務,患者容易因痛症一時好轉而放棄接受治療。
慢性痛症時好時壞
家甄亦察覺到若心情開朗,痛楚會減少,疼痛位置又不時有變。“時好時壞”正是慢性痛症的特點,暫無發作時還要尋求治療嗎?李燕婷的答案是若自問沒做過什麼令痛楚減少,而痛症反覆出現,其實仍有需要求診。
“試過痛一陣子又不痛了,然後又痛,已經是一個警號,要做治療。”她建議意識到痛症問題存在後,應向醫生或物理治療服務求助。
自救方法有很多,跟網上資源學拉筋動作行嗎?“膝頭痛就這樣練,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是那塊肌肉出事呢?當然你說跟着做準沒錯,但會不會有這樣大的進步呢?那就因人而異。”
李燕婷說,始終要專業人士指出問題所在,健體教練哲sir補充指出,家甄本身已懂得一些拉筋動作,但姿勢需要調整,才可更準確拉到與痛症相關的肌肉。更重要的是培養運動習慣,只要感受到效果,即使無專人監視都會自動自覺拉筋。
李燕婷稱讚家甄很勤力在家複習所學,儘管她今年3月已經完成計劃,但至今每天清晨5時起床後,仍會把握上班前的時間拉筋。
不會追求完全不痛
家甄受訪時剛完成連續11個早上的工作,記者不禁問道要處理痛症,預留一整天休息會否更理想。
李燕婷同意並解釋隨年紀增長,新陳代謝及肌肉恢復的時間都較長。即使以專業角度給予的建議可能對健康最好,但都要考慮病人的生活習慣,例如家甄更喜歡每天工作半日。
“我們都不會硬硬來,也要看他們的生活能不能遷就。就像你(家甄)所說,一天不上班會好不自在。”
賣菜難免長時間站立,家甄聽從物理治療師的建議,工作時會動一動腳、轉轉腳腕,令關節不會長期繃緊。
很多慢性痛症患者向李燕婷反映:“醫生說我沒得救,做什麼都沒用的啦。”
把痛症簡單歸因“退化”,有時會令患者消極,對治療卻步。李燕婷指出,痛症未必與退化有直接關係,可從改善肌肉力量及生活習慣入手處理,即使有退化亦能減輕徵狀。與此同時,患者都要有一個合理期望,“痛了很長時間,我們都不會追求完全不痛,回到年輕的時候。”
李燕婷說,目標是將痛楚減至能承受及可處理的範圍,維持生活質素。
家甄自從天天在家拉筋和做運動後,現在就算時有痛症,都可以繼續早上賣菜、下午跳舞的生活,笑言:“我這樣的年紀都想玩多幾年。”
1/坐低站立(訓練大腿前側四頭肌力量)招式:利用大腿肌肉,從站立姿勢慢慢坐下,再從椅子慢慢站起來。重複10下為一組,做3組。
小貼士:初期可放置枕頭墊高椅子,掌握動作後才移走枕頭。椅子越低、難度越高。
2/大腿後側拉筋招式:坐着並伸直其中一腿,腳跟放在地上。雙手重疊於小腿上,慢慢向前伸,直至大腿後側有拉扯的感覺。每邊維持動作20秒。
(註:如感到疼痛不適,應立即停止,並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治療加入運動
靠自己改善痛症
為家甄設計的痛症管理方案初期以物理治療為主,包括利用電療機止痛,放鬆肌肉後拉筋的表現都會更好。電療機看似一步到位解決痛楚,卻會造成依賴,患者長遠變得被動。所以“《痛》路人計劃”強調每次治療都要做運動,改變患者的意識,靠自己的努力改善痛症。
家甄完成第3、4節物理治療後,痛楚已有明顯改善,所以適宜加入更多運動元素,計劃後期都是以哲sir進行的運動治療為主。
她每次治療之後會獲派功課,回家複習6至7組動作,涵蓋肌肉強化及拉筋兩方面,夾擊痛症問題。訪問當天,哲sir即場考考家甄,由她向讀者示範兩款動作(見圖),可強化大腿肌肉以保護關節,有無痛症都可以在家跟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