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要性福系列291】不同年齡層側重點有異 性教育因年齡施教

筆錄:梁盈秀
(吉隆坡訊)在馬來西亞的教育制度下,小學6年裡,會分成兩個部分來教導性教育;而適齡性教育,重點在善用時機,配合孩子的身心發展,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他對自己身體的哪些事情好奇、正處於哪些變化,用孩子的年紀能理解的方式去跟他們解釋。
小學分高低年級教導
性教育工作者吳啟明指出,一般上,我們會分成兩個部分來教導,1到3年級是低年級,而4到6年級則是高年級。就他往往會遇到的情況而言,很多學校都要求他把所有的學生聚在一起,從1到6年級都集合起來一起教導性教育。
“但如果是其他課題,這樣規劃沒問題,不過,性教育需要依據小朋友的年齡層來做內容的給予,所以低和高年級的內容還是有點落差的。”
“主題是會有點類似,舉例來說,小學低年級會談的課題是身體的發展,高年級也會談到這課題,但內容還是有些不一樣。高年級除了身體的發育外,還會談到青春期發育;而低年級則注重在身體的認識、構造和衛生的照顧等,會有層次上的不同。”
或許有些父母親會擔心,給小朋友們看生殖器官的畫面和談比較露骨的話題。
他說,其實,無論是教導哪一個年級的學生,我們都要循序漸進,讓小朋友先“熱身”、讓他們知道每次要談的內容,是跟自己的身體、愛和人際關係有關。
他強調,現代父母多都已經醒覺,性教育學習是必要的,可是現有的教育制度,學校給予的並不是那麼充足,所以,他還是會到學校去演講或授課。
但他也說,其實,在體檢課程中的課本,已經做得非常好,如果老師們可以照着課本來教也已足夠讓孩子學習。可是為什麼學校對性教育工作者的需求還是那麼大呢?
他表示,或許是因為學校老師對內容的掌握,覺得不好意思或者尷尬。
“我們要和低年級的小朋友談的共有3個題目,第一個就是:“生命的誕生!”這概念是讓小朋友知道,到底“我”是如何來到這個世界?”
他指出,這個題目非常好玩,當問起小朋友時,他們會給出創意的答案,有些會說“我是從家裡來的”或者從“媽媽肚子裡來的!”;然後再問他們,如果媽媽肚子裡有小baby是不對的,小朋友就一臉疑惑,一直圍着追問為什麼?
“那我就會乘機教導他們:肚子裡只有內臟那些,是裝不下寶寶的,正確的是在子宮裡哦!”
先了解孩子學習基礎
“對幼兒來說,媽媽的肚子越來越大,裡面裝着baby的說法我們可以接受,因為對幼兒而已,肚子裝着baby是他所能明白的,當大人告訴幼兒‘子宮’的話,他們就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但是到了小學低年級的時候,你就要明確的跟小朋友提及“子宮”,從互動中糾正他們的認知而從中學習。”
他說,小朋友對於“性”或是懷孕生育的概念到底是在哪一個階段,有些是真的完全不懂,連對爸爸的“蟲”(精子)是什麼意思也沒有概念,所以,應先了解他的學習基礎在哪裡,然後配合短片再給予學習。
“生命的誕生最重要的課題就是認識精子和卵子,我會給小朋友們看3D動圖,解釋精子和卵子的形態、如何結合到小孩如何誕生之類的問題。”
然而,在知道這些事情之後,父母親又會衍生一個讓他們擔憂的問題:如果知道了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的結合,會不會讓小朋友產生不好的遐想和模仿呢?
他說,不會的。因為小朋友清楚知道自己在可以做什麼事?跟自己不能做什麼事?在性教育中,反复告訴他們:“爸爸媽媽今天很相愛,他們才會有性行為的發生!”
所以,我就會告訴他們,性行為概念是什麼!
在互動中,有一些小朋友一直不敢說,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裡,這是一件“不好”或者是“色情”的事。
他說,除了糾正他們的一些觀念,他會直接告訴小朋友:“今天爸爸媽媽會有這樣子的行為,是因為他們相愛,但爸爸媽媽不會是因為結了婚就會有寶寶,也不是他們兩人脫光光在床上睡覺第二天就會有寶寶,他們之間一定要發生一件事情才會有寶寶,這件事情就叫做性行為!”
告知性行為如何發生
“我會讓小朋友知道‘性行為’,
或者叫做‘愛的行為’,
我們需要讓小朋友知道,
‘爸爸媽媽愛你,會說I Love You、
或者親親你抱抱你’,
但是爸爸媽媽還有一種獨特的方式來表達愛,
就是發生性行為,
但是發生了性行為後可能會有寶寶,
因此,小朋友不能做這種行為。”
在這個階段,要很明確的告訴小朋友,性行為是如何發生,除了抱抱親親以外,還必須讓小朋友懂得,爸爸的生殖器官叫做陰莖,放入媽媽的陰道,精子就會這樣游過去,和卵子結合。
我們可以這樣告訴小朋友,沒有性行為就不會有“他”,而不是要他去“學”,而是讓他知道這樣的說法以及概念是那麼的自然。
當小朋友知道了以後,就會說出“陰莖”和“陰道”的學術性詞語,通常父母就會很驚訝,原來一直以為的小朋友可以正確的說出學術性的名詞,而且在表達的時候,孩子也不會覺得害羞,因為他們都懂了,這是很正常的行為。
當我們對孩子以正確的態度跟他們談性愛時,孩子會學到你的態度,當孩子的觀念正確時,這就是性教育的價值和魅力!
從內談到外生殖器
與孩子共浴教性器官
性教育的魅力,在於正確教導和引導小朋友,把他所知道的部分,修正為合適的說法和正確的心態。
在小學低年級的時候,父母親可能還會和小朋友一起共浴,但是在共浴的過程中,並沒有讓孩子學到身體的結構以及衛生照顧的這部分。
討論月經點到即止
吳啟明說,在談到“我愛我的身體”和“認識自己的身體和發育”時,他會明確的和小朋友談論到身體各部分的性器官的名字,循序漸進從內生殖到外生殖,從男生的陰莖,陰莖頭(龜頭)是外生殖器,而睾丸則屬於內生殖器。
“至於女生的話,只要教導她們認識卵巢、輸卵管、子宮和陰道,這4個部分就可以了。
我們除了詳細的解說外,也會配合動畫讓小朋友知道得更清楚。而對于低年級的小女生,也會討論到月經,但畢竟她們還小,所以,只是點到即止,而不是低年級的一個重點。”
“當小女生懂了內生殖器,就要教導她們外生殖器,例如尿道口就是小便出來的、陰道口就是寶寶出來的地方及肛門就是排便的地方,這樣她就會更有概念了。”
女孩先教內生殖器
他指出,在性教育裡,為何要注重生殖器的課題,因為其他器官如眼睛、鼻子和手腳等,可由學校老師教導。
“我們會比較注重是因為這些是很多家長不太會教但卻很重要的部分。”
而在女生方面,要先教導內生殖器,因為對於女生而言,外生殖器可能是比較“色情”的部分,但如果看到內生殖器,她們就會覺得這是孕育寶寶的地方,是很重要的,這樣她們才能夠慢慢的接受。
最後,就會教導“向不禮貌的行為說不!”,這個就比較注重於性騷擾的部分,包括語言、行為及無形性騷擾,讓小朋友清楚知道性騷擾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