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悠悠我心】中歐跨文化會議

到歐洲旅遊,是一直以來的願望。這一次受邀請,到歐洲出席跨文化作家會議,恰好是我結束44年教學生涯之後,有的是時間,便有些心思思到歐洲大陸觀察異國文壇如何進行文學活動。

Advertisement

正月初到歐洲旅遊,最大的挑戰,還是嚴寒酷冬。過去我一直避免冬天出遊。儘管如此,這一次,我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冒險一次。

出席第六屆會議的作家,約有四十多名。他們都有一定的年齡,離開中國到德國、荷蘭、捷克、法國和西班牙等國家找生活,也有十多年以上。居住在異國二十年以上的也不在少數。他們的外文好(不一定是英文),能夠親自執筆創作、交談,甚至能夠雙語翻譯,在國外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

ADVERTISEMENT

在會議上,有數名作家提出各種創作的看法,尤其是強調跨種族思想,頗令人另眼相看。前一任會長朱雲輝建議,文章不要過於艱澀,難以吸引讀者。更不要有幫派及區域之爭。七十多歲的朱會長來自台灣,他說的這一番話應該有所感觸。熱愛民族的作家,應該會有所認同。他甚至鼓勵人們創作推理小說。

席上也有作家建議,不要在乎作家是否用中文創作。文學本來就多姿多彩,不必一定要以一種語文來表達。其實在我看來,歐洲美國兩地更大的隱憂還是移居者的後代是否能夠好好地掌握華文,以及對文學的執着。

大馬求學環境遠比歐洲理想

我一邊觀察作家們提出不同的看法,一邊對比我們自己的環境。大馬的求學環境一般上是遠比歐洲任何一國來得理想的。我告訴出席者,我國有1289家華文小學,82間華文國民型中學,以及62間華文獨中,是何等驕傲的現實。有了教育,即有文學的創作環境。目前我們已經漸漸看見通過比賽發掘的人才。假以時日,我們會有更多的優秀人才浮現。

我注意到,一些高三畢業的學生都會到中國和台灣著名的學校選修語文課,希望有一天獲得錄取進入西班牙、英文等等科系。這是很令人鼓舞的。中國學生留學歐洲,人口不多,有一種孤獨感。日子久了,也會誕生祖籍國的問題。相比之下,我們人口多,許多事業都堅實的插在本土上,並不會是問題。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小黑)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