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地方

【學習靠專注,專注有技巧講座會】 李馨君:助改善專注力 孩子須飲食均衡生活規律

(檳城11日訊)專注力不足的現象普遍發生在現今孩子身上,它可能是先天或後天造成,但卻可透過後天鍛煉加以改善。

Advertisement

《共頻》大腦、心理與品格訓練中心(NeufEC Consultancy)創辦人兼美國專業心理醫生心理輔導師、大馬註冊心理輔導師李馨君,昨晚在“學習靠專注,專注有技巧”講座會上說,專注力不足可能導致孩子不自信、人際關係緊張、容易成為問題孩子和被負面標籤。

她指出,根據研究顯示,3歲孩子的專注力只有9分鐘,但如今人們對孩子的要求卻超過他們所能負荷。

ADVERTISEMENT

“專注力是一種潛在能力,當收到環境所帶來的訊息,能否不受干擾,對一件事集中。可分為選擇性專注力、持久性專注力、分散性專注力和追蹤性專注力。”

她建議父母可從注重飲食的均衡,培養規律生活,利用遊戲訓練著手,改善孩子的專注力。

 “飲食方面,應該多攝取含omega-3脂肪酸和lecithin卵磷脂的食物。例如香蕉、雞蛋、巧克力(可可成分高),但不要讓孩子攝入過高糖分。”

她強調,培養規律生活的重要性,請父母鼓勵孩子製作獎勵表,並利用記時器訓練孩子的規律作息;並指出睡眠充足的必要性,7歲至11歲的孩子需要9個小時或以上。

她指出,重複做同一件事,腦細胞就會形成網絡,在需要專注力時就會用上,但至少須維持21天;而要鞏固一個習慣則需365天。

遊戲有助訓練專注力

李馨君形容,專注力的形成是單一地簡單地做一件事,並維持一段時間。她建議可以利用“找出不同點”、定眼專注力之類的遊戲訓練專注。

根據她的觀察,大馬的父母太愛孩子了。其實那些“關心”實際上干擾孩子的專注力,形成他們被動的生活習慣。她舉例說,當孩子在完成一件事情時,父母“插手”有時反倒打斷孩子的專注力。

贈閱光明電子報一年

李馨君說,由該中心所提供的《共頻》訓練法結合了“大腦反饋訓練”和“品格與行為雕塑”,再輔以教育心理學的實踐,能提升專注力和記憶力,培養正面學習態度。

當天購買由李馨君撰寫的《親子十萬個為什麼》就贈閱《光明日報》電子報一年。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