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安排他們輪流煮白飯,很簡單的任務,一次只需要花幾分鐘。這項任務更像是責任感或是解決危機的訓練,全家有沒有飯吃就看你有沒有煮白飯了。
小時候我很喜歡帶着小孩進廚房,常笑說那就是小學徒訓練營,教他們洗米煮飯、切菜洗碗。他們一開始無法勝任,常常把廚房搞得面目全非,我需要在他們的訓練結束後做大量善後工作。
儘管如此,我仍是樂此不疲地讓他們幫忙。原因也許不是大家想的那樣,要促進親子關係,讓小孩有一技之長,那些都太遙遠了,我只想要在做飯的時候,小孩在我視線範圍內,這樣我可以一面看顧他們,一面把飯菜燒好。可他們不會乖乖在廚房內坐着看我做菜,必須分配點什麼工作給他們做,因此就從簡單的開始讓他們參與,他們不會因此感到無聊而吵着要離開廚房,我也能好好地做飯。當然也有模模糊糊地想,未來也許有一天他們會到很遠的地方讀書生活,若他們自己就能煮出家裡的味道,思念也許不那麼綿長。
整個學徒訓練過程很長,也不固定。孩子逐漸長大,對做菜這件事的興趣似乎慢慢地降低,後來很少到廚房來工作,可我也不勉強,覺得無所謂。每個人的興趣不同,有些人喜歡做飯,有的人只喜歡吃飯;有的人喜歡洗碗,有的人只喜歡買碗。只要日後能獨立生活,無論自己做飯或外帶,都是個人選擇,我不勉強小孩跟我一樣喜歡鑽研新菜式。
不過,家務仍得參與,我安排他們輪流煮白飯,很簡單的任務,一次只需要花幾分鐘。這項任務更像是責任感或是解決危機的訓練,全家有沒有飯吃就看你有沒有煮白飯了。這麼簡單的工作要做好卻是不易的,比如就算在公園玩,時間到了也要懂得回家洗米煮飯。要按着米的種類來加入適量的水,也要記得把全部的按鍵都按好。有時候會煮出很硬或很軟的米飯,有時候會打開蓋子才發現剛剛沒有按下開關,這些都需要一一解決。
不過這項煮白飯任務隨着老大升上中學後也喊停了。因為他學校距離家裡實在太遠了,上課時間又長,放學後搭乘公共交通回到來差不多已是晚餐時間。如果等他回到家才煮白飯就太晚了。
在他們小的時候種下的做菜種子,我不知道有沒有發芽的一天。這世界上不是所有的播種都會有收穫,有的種子會發芽,有的種子不會發芽,也有的種子會過了很久很久,仍保有發芽的能力。
老大做出似模似樣西餐
這一年老大的功課壓力驟升,平常大部分時間都很忙碌,偶爾周六也需要上課,變成周日需要在家趕功課。儘管如此,他開始把周日給自己做午餐這件事當成放鬆的時間,找來許多食譜和短片,研究各種各樣他喜歡的菜式。這些午餐菜式,多半是西餐,因為我有強烈的東方魂,不熱衷吃西餐,也較少煮西餐,老大就決定自己動手做。
我按他的要求買了一些食材,他一道道做出讓我頗為驚喜的菜式。自製漢堡包、牛扒等都做得似模似樣,有些甚至做得比我好。雖然廚房仍會面目全非,處理食材上也顯得生澀。可累積了幾次實戰,以及事後檢討後,已越來越順手。我們之間的話題,從課業和生活瑣事,延伸到做菜技巧。
多年前播下的做菜種子,過了很多年之後還會發芽。我把我累積下來的經驗全盤傳授給他,他日後如果離家很遠,也必定還能把自己餵飽。
(光明日報/副刊專欄‧作者:葉君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