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超越線】從臨床治療到術後調理 中醫輔助治癌更給力
文 :何建興 整理:梁盈秀
(吉隆坡訊)面對全球第二大死因,也是大馬第二大健康殺手的癌症,唯有結合來自不同醫學領域的專業意見,方能給予更精准的治療,這包括與西醫理念有所不同的中醫。
全球3大權威的癌症研究機構,即英國曼城克裡斯蒂醫院(Christie Hospital)、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以及妙佑醫療國際(Mayo Clinic,前為梅奧醫學中心)為例,屬於中醫范圍的針灸、推拿及手法的使用已是癌症治療的一部分。
而在中國、台灣、香港等以華裔為主的區域,中西醫治療癌症更是司空見慣,其中日本更出現西醫在接受中醫訓練後,用針灸或中草藥為患者治療。
從中草藥發掘抗癌藥物
中西醫腫瘤專科顧問林仁吉醫生(Dr Lim Ren Jye)指出,放眼海外甚至在我國政府醫院治療癌症,中醫儼然已是積極參與單位之一,從參與研究到病變前、再到臨床治療、以及術後調理甚至是改善生活素質等,中醫在不同的階段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以藥物研究為例,如今越來越多研究單位已着眼從中草藥去發掘可用於抗癌或治癌的藥物,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從中藥紅豆杉提取活性成分紫杉醇,並把紫杉醇用在治療卵巢癌及乳腺癌的化療藥物。”
此外,有另一派做法就是不斷努力去證明中醫療效及安全性的研究,並把它納入正規治療,這就包括了上述提及3大癌症研究權威機構。
他表示,之前在國家癌症中心任職,如今涉足私人醫院領域服務都有機會與不同海外權威癌症治療單位進行不同的研討會,參與的醫生或科研人員都是癌症治療上的頂尖人物,而這些翹楚對中醫的態度卻是非常開明,他們認為,現階段無法用科學方法來理解中醫如何治療癌症,並不代表以後無法用科學方法來證明它,只是目前的研究方法不行,須找到更適合的方法而已,對他們而言,中醫的療效以及安全性是他們所關注的。”
受限於法律中醫沒巡房
他稱,在完成巡房後,大家就會一起討論患者們的病情,比如其中一位患者在化療後出現了無法緩解的疼痛或痙攣時,而麻醉科或腫瘤科醫生已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中醫即可介入包括給予針灸或合適的中草藥,從而改善患者的疼痛與生活質量,之後再由其他醫生繼續療程。
他也表示,可是在大馬的私人醫院領域,中醫卻受限於法律條文而無法參與巡房,因此能做的就是加強與其他參與治療癌症的西醫學科如腫瘤科、外科醫生甚至飲食治療師保持密切聯系,不時針對情況進行討論,一旦患者出現哪些狀況,彼此都能維持無縫隙結合,充分展現了團隊默契。
癌前病變介入
中醫助逆轉病情
在癌症治療上,中醫是否只能在術後才介入進行調理呢?
非也,近年來中醫在癌症不同階段都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從癌前病變、術前、手術期間、術後、甚至安寧關懷等都能看到中醫的身影。
“以胃癌的癌前病變為例,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被視為胃癌的前兆,若能逆轉它則可避免胃癌出現,在中醫這方面以通降為主的處方,具有抗菌、修復及促進胃腸蠕動等,從而做到在癌前病變介入,之前在中國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團隊在這方面已有詳盡的文獻數據。”
術前改善患者體質
林仁吉透露,在術前則是以改善患者整體的體質,協助虛弱的患者有能力去應付手術所面對的挑戰,術後的介入則是改善患者手術失血、減少惡心、止嘔、鎮痛和傷口痊愈時間等。
值得關注的是,其實我國某些政府醫院在進行甲狀腺癌切除手術時,已采取局部麻醉搭配針灸(電針),從而實現無痛病例,這是中醫針灸在療效及安全性受肯定的例子之一。
“此外,在術後調理方面,中醫外科介入有着正面的療效。以長者的大腸癌為例,他們在術前大腸的蠕動已欠佳,術後腸胃蠕動恢復耗時更長,研究顯示以針或艾灸用在特定穴位治療後,有望縮短住院時間,一來可減少患者住院期間細菌或病毒感染風險,再來也能降低醫藥開銷。”
而他強調,中醫另一特點就是可針對不同癌症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療如放療、化療、靶向及免疫治療後,根據腫瘤科醫生所使用的治療方案和患者體質變化給予針對性及個體化的治療。
艾灸提升白細胞
改善化療後骨髓抑制
一般上,中醫為了要避免化療藥物與中草藥可能會出現藥物相互作用,會在患者進行化療的當天及前後各一天暫停服用中草藥,至於在其他時間則給予針對性調理。
這些年來通過不同的研究,已發現治癌過程中使用中草藥,加上定時的血液檢測是相對安全的。
林仁吉指出,中草藥也能改善患者化療後可能出現的骨髓抑制如貧血、血小板或白細胞減少的問題等。
“早前在英國醫院,西醫給予化療後的患者用艾灸發現有提升白細胞的現象,院方因而積極展開研究,對於使用中西醫治癌症已多年的醫療單位,比如中國醫院或大馬國家癌症中心等,亦發現艾灸治療有改善骨髓抑制的正面影響。”
填補治癌過程的空缺
“很多時候化療後,患者會出現一些不明症狀卻無人可咨詢,其中常見又無法解決的就是關節僵硬而導致活動受限的症狀,此時中醫適時給予一些手法或針灸在改善手術疤痕限制或治療後遺症狀的同時,也提升了他們的生活質量,真正做到填補治癌過程中的空缺。”
最後在防止癌症轉移復發上,中醫也發揮了正面的影響。以中國和台灣為例,已有很多相關研究發現在患者出院後,繼續給予中藥治療在降低癌症復發或轉移率有顯著的改善。
“可是在大馬,醫生須考量到中藥至今還未納入保險范圍,在考量到不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大前提下,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種及分期來決定他須繼續服中藥的期限,一般上以2至3年,最長為5年。”
得益於不斷地研究加上科學的進步,如今中醫在治療上也有了更多的突破,以癌症為例,研究發現中醫以老處方用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有不錯的效果。
90%患者能接受針灸
不僅如此,如今中醫也出現極為先進的檢測儀器,包括檢查患者的舌苔及進行脈診,通過整體檢查來評估患者的體質及健康問題,以儀器為輔助再由醫生進行詳細診斷,即可清楚掌握患者的健康數據,而這些數據在整合後也能為研究人員進一步掌握大眾健康的趨勢。
那大馬人民特別是友族同胞是否能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呢?他說,以國家癌症中心為例,接近90%的馬來患者都能接受針灸,並且在中草藥使用上的接受度也很高,如今在私人醫院所接觸的患者。
“除了馬來及印裔同胞之外,就連外籍人士如泰裔或印尼裔也能接受不同種類的中醫治療,其實中醫本質就是醫學的一部分,它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