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育英起來系列完結篇】英文助傳全人治療理念 非華裔看懂 中醫價更高

(吉隆坡訊)西醫學講求的是科學論據,而中醫學由古人的經驗所建立,雖然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但是許多西方醫學追隨者皆認為中醫無“據”可信。因此,很少大人會鼓勵孩子去念中醫,反而認為成為西醫,才是最具有前瞻性的抱負。不過隨着中醫英文化,愈來愈多非華裔了解到它的全人治療理念及效益後趨之若鶩,從而為中醫打開了另一扇門,開拓更大的市場。

溫永康(25歲)是汝來英迪國際大學第三屆中醫系畢業生,目前是一名中醫診所助理。來自吉隆坡蕉賴的他,原本想當一名西醫,但是礙於家里經濟不允許,加上小時候體弱的他全靠草藥“打底”,他最後選擇了中醫系。

Advertisement

對於小時候的病情,永康都是從大人嘴里聽回來,“媽媽說,我出世時,人很瘦小,但是頭和肚子非常大,十足營養不良的非洲難民。”

他說,出世後他的身體很不爭氣,常常要往診所跑,次數頻繁得連那里的護士都認得他,而且每一次治療,必定少不了抗生素,身體似乎愈來愈差,更慘的是,醫生一直找不出病因。

後來,母親帶他去找當乩童的外婆,除了求神問卦,也請求外婆抓些草藥給他服用,“全靠經驗的累積,以及先賢的智慧流傳,外婆擅用草藥為信徒治病,因此她本身也種了不少草藥,方便就地取材。”

“說也奇怪,經過中草藥的調理後,我的身體似乎好多了,不再經常鬧‘別扭’。”

ADVERTISEMENT

他坦言,當時年紀小,也不知道是中藥功勞大,只覺得不再病懨懨,生命充滿了希望,“覺得救人一命,胜造七級浮屠,我因此發願要成為一名醫生。”

國中畢業後,他報讀A水平(A level)課程,為前往印尼念西醫鋪路,“那時,去印尼念醫學系,聽說第一年必須要有7萬令吉的現金,但我只是來自一個小康之家,龐大的學費,讓我無所適從,但父親坦言可以為了一圓我的夢想而賣掉屋子。”

永康低着頭,猜想不願讓人看到他眼中的傷感,“我是有什麼事都會找外婆商量的人,那一次也不例外。結果就在談話中,外婆說起了我小時候的病情,我才發現,我能健健康康活下來,全賴中藥發揮功效。”

“外婆說,不念西醫,其實還能念中醫,兩個都能救人,何必執着於一方呢?”

外婆一語點醒夢中人,溫永康因而在求學路上來個大轉彎,往中醫系出發。

用拼音命名穴位

在中醫系課程選擇方面,擺在永康面前,有拉曼學院及英迪大學,但是當時拉曼是以純中文授課,而英迪則是用英文,在考量了市場取向後,他決定選擇後者,當然他獲得院校提供的獎學金,也是選校催化劑之一。

他說,英語為國際語言,如果中醫要走向全國化,就要改用英文教學,“雖然開始時念得很吃力,但是習慣了就沒問題。”

詢及穴位如何以英文命名,他澄清,其實都是用拼音,例如至陰穴,英文就叫zhi yin xue,說穿了也就是中英匯合。

由於英迪着重的是臨床學習,因此自二年級開始,他就到附屬在大學內的中醫診所實習,到了四年級,便到外面的診所或施診中心實習,大前提是這些單位都是英迪的中醫臨床基地,因此具有一定的水準。

“這樣一邊上課一邊實習的日子持續至五年級上半年,總之一定要湊足1200個實習鐘數,不然就不能出國完成下半年的課程。”

臨床表現勝中國學生

一路走來,永康並沒有太多的掙扎,而且還飛往中國山東中醫藥大學,讀完最後一個學期的課程。針對在中國的課程及教學媒介語,完全由英轉到中,並沒有陷他於苦難中,反而在臨床時,英迪生還比當地人優秀。

“這是因為中國人得念完5年中醫本科後,才有機會接觸臨床,和英迪的培訓方式完全不一樣。”

他笑指反而是山東話,讓他“消化不良”了好些日子。

畢業回國後,他在吉隆坡燕美的楊國信中醫診所當助理,診所主治醫師為楊建輝博士,他也是英迪中醫系總監。因有名師指導,在這1年半的助理生涯中,他如一塊海綿,不斷地吸取新知識,等待哪一天羽翼漸豐,他就能獨立行醫,以畢生所學來回饋社會,“即使不在傳統中醫診所,我也能在附有傳統醫藥部門的政府醫院工作。”

他抬起頭,眉宇間充滿了自信,感恩當初的選擇,有了開花的結果。

英文教中醫 顛覆偏面想法

卓偉俊(22歲)是汝來英迪大學中醫系四年級學生,從小和中醫藥沒有多大的淵源,反而一心想要念藥劑、生物科技等西方醫學,卻在一次教育展,被英迪英語中醫教學的模式所吸引,繼而走上了中醫學這條路。

畢業於怡保深齋獨中的偉俊,坦言因為獨中統考成績沒有想像中那麼特優,當初的美好想望變得搖搖欲墜。在心情鬱悶下,他一個人騎着摩多赴教育展,無意中看到“中醫系”招生,曙光乍現。

“坦白說,從小到大,老師都會對我們說,要好好念書,以便長大後能成為一名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但是就不曾提及中醫師。”

也許大家都認為中醫前景不大,因為受到語文的局限,“就是全中文教學,很中式的那種,所以很少師長會鼓勵學生去念中醫。”

“不過,當我知道英迪的中醫系是以英文教學後,就顛覆了過去對中醫較偏面的想法,再加上我的成績可以申請獎學金,原本5年逾12萬令吉的學費,扣除獎學金後大約是8萬令吉,輔以高等教育基金(PTPTN),其實學費方面還不是很緊張。”

身為一名成績不錯的獨中理科生,偉俊得以跳過大學基礎班,直接升上大學一年級,而頭兩年都是英文教學,第三年才用中文,所以剛開始時會有些吃力,“以前上生物課,都是用中文,現在轉用英文,初初當然有些糾結,不過只是一個過渡期,過了那一個點,問題就不大了。”

不知不覺,偉俊已經念到了第八個學期,而第七及第八學期,院方規定他們在上課之餘,也需出外實習累積學分,“雖然二年級開始,我們已經投入臨床學習,但是那時我們還不能對外下針,只能和同學之間互針。”

受訪當天,他和另一位同學鍾紫純在吉隆坡的楊國信中醫診所實習,他還去過老人院、馬佛祖醫藥福利中心、慈濟、芙蓉華人接生院、施診中心等,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處方下針。

他說,到了第九個學期,他將忙於論文及臨床測試,第十個學期就到中國實習半年,畢業後回國,就是一個中英兼俱的中醫師了。

難捨情意結 乒乓國手報讀中醫

眼前嬌小的鍾紫純(22歲),擁有古銅色的肌膚,原來在中學時已是一位乒乓國手。來自沙巴斗湖的她,是一名國中畢業生。因為就讀小學設有草藥園,加上母親愛煲藥材湯,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她從小就對中草藥產生興趣。

“那時覺得中草藥很可愛,但就沒想過要念中醫。”第一次聽到有人用“可愛”來形容中醫,這個運動小妮子也真特別。

大馬教育文憑(SPM)考試成績放榜後,紫純走了一趟教育展,結果就被英迪的中醫系柜台所吸引,除了勾起她對中醫的情意結,另一原因是英文教學,對國中生來說,更容易入門。當然,大學所提供的獎學金,也是促成她報讀中醫系的原因之一。

“嚴格來說,在英迪念中醫是雙語學習,基礎班及一二年級都是用英文,在掌握了英文醫學底子後,三年級轉用中文,吸收就變得相對容易。”

她說,中醫系不只涵蓋針灸、推拿及中藥學,其實還有西醫內科及解剖學,而且都得通過臨床測驗。

“以針灸測驗為例,主考官會以英文出題,例如腰痛,那就要考生去找穴位放針;在中藥學測驗,學生要親身試吃藥渣,然後寫出藥味及畫出中藥圖,如果是黨參,那就需畫出黨參的模樣。”

她指出,第七及第八學期,她才有機會出外實習並下針,大前提是要在導師指導下,才能這麼做,不過一些如靠近心臟區域的穴位,導師絕不會讓他們下手。

不過在念中醫的同時,紫純並沒有荒廢她的運動才華,她日前才代表英迪乒乓隊出賽,而且還榮獲冠軍,載譽而歸。問她為何不投考運動大學,她說運動只是個人興趣,而醫人卻是終生事業啊!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