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氣十足 】中醫康復特點

《爾雅》:“康,安也”“复,返也”,故康復的含義可理解為恢復健康或平安。
中醫康復是指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綜合地運用針灸推拿、中藥、中醫氣功,藥膳食療等對老、病、殘等功能障礙患者進行辨證康復。
其目標在於使患者機體生理、心理功能上的缺陷得以改善和恢復,幫助他們最大限度地恢復生活和勞動能力。
對於腦卒中患者,根據中醫證候特點,採用針灸與推拿療法,結合自主的導引運動,
可改善肢體的運動功能,改善血液循環,加強神經傳導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從而恢復自理能力。
擁有多項特點
頸、肩、腰腿痛及各關節炎患者的治療中,採用推拿手法,配合穴位按壓,可以舒筋活絡止痛,改善局部血供,緩解肌肉痙攣。針灸可以溫經散寒、通絡止痛、行氣活血化瘀,加上自主導引功法,可避免藥物的副作用和手術的創傷,方法具有安全性和可重複操作性,易被接受。
對於各種術後的患者,採用中醫康復與護理,可增進術後恢復,縮短病程等好處。
中醫康復擁有多項特點,包括防治結合,綜合治療,簡便廉驗和獨具特色。
中醫康復注重“防治並重”,在疾病還未出現或出現先兆,可運用中醫手段提早對生活習慣進行調整,進行養生防護,調暢情志。
採用方法很多
“聖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中醫康復治療過程中,會依照理論指導,對於不同疾病,採取相應的綜合康復手段,遵循標本結合、動靜結合、醫療與自主相結合的原則。
中醫康復中,可採用的方法很多,多數還是病患和家屬可以輕鬆學習和掌握的, 如中醫導引推拿,拔罐刮痧,藥膳食療等都具有“簡、便、廉、驗”的特點。
療效有保障和價格都是病患容易負擔的,能較好的推廣和應用,醫療成本也得到相應的降低。
中醫康復具有以中醫理論指導的獨特內容,根據其功能,可分為以下幾類:傳統的自然療養康復法、氣功導引功能訓練、飲食藥物康復法、傳統物理康復法、中醫情志心理康復法、針灸按摩康復法和傳統康復護理法。
其中,針灸療法是中醫康復技術的重要組成,在康復醫學中佔有主導作用。
撰文 \ 馬來西亞中醫師暨針灸聯合總會(醫總)註冊會員陳國強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