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中元思故人下篇】跨越陰陽 跨越生死 紙紮雖假但情真

盂蘭盆節在民間稱為鬼節,也被視為是祭拜大士爺的節日。

看到大士爺就讓人想起紙紮,那令人讚歎的精緻手作。

Advertisement

紙紮手藝是一種民間藝術,把它尊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並不過為。

巴生班達馬蘭新村內有一家傳承了五代的紙紮世家,一家數口在班村內安安靜靜的一紮一糊製作功德屋、

大士爺、天公座、金山銀山、木橋、西方船等等,在圓滿他人的同時也把紙紮手藝發揚光大。

數十年來在大馬的盂蘭盆節法會及拜祭活動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街頭祭拜了。由各地方上的商家或居民籌辦的盂蘭盆節活動,就大家熟悉的普度,充分體現出大馬獨有的盂蘭盆節文化特色,這當中當然少不了紙紮大士爺。

ADVERTISEMENT

巴生班達馬蘭新村的紙紮世家蔡金水一家人,就是世代以紙紮為生的傳統家庭;祖籍中國福建莆田的第一代高祖(太太公)蔡華春,傳至第二代曾祖父(太公)蔡明洪,再到爺爺蔡金桃,至現在班村第四代爸爸蔡金水和傳承衣缽的第五代孩子蔡德福、蔡淑敏和蔡富貴等,稱得上是文化及血脈的傳承。

現年67歲的蔡金水在12歲小學畢業之後就開始學習做紙紮,一輩子都是和竹條、色紙、漿糊一起度過的,在他的印象中,以前的紙紮品沒有今日這般精緻,也多用於神廟節慶或者七月普度,而現今顧客多是訂製功德屋。

“那個年代也沒有太多職業供選擇,父親叫我們做,我們幾個兄弟就跟着做。不會抗拒也不能說不,畢竟這是父親養育我們長大的吃飯功夫。”

帶齊材料上門服務

蔡金水的紙紮手藝由一匹專供給神誕節慶用的馬兒開啟,別小看這小小一匹馬,正因為小更特別考功夫。“當年,竹條不像現在有現成的可買,得自己一枝枝地削,手指頭被竹條割傷是平常事。”

同樣的,那個年代也沒有師傅特別在身旁給予指導。“當年,父親是一邊做,孩子們就站在一旁觀看,看完了,自己拿來竹條紮一紮,用色紙黏一黏,自己慢慢摸索去吧;做得不美的下回多加改進,做得美的下回再精進一些,永遠有進步的空間。”

蔡金水在廿多歲就有能力自立門戶了,紙紮手藝雖然辛苦但卻帶給他非常多的美好回憶。“四十多年前交通不方便,我們不能像現在這樣在家裡製作,完工後用羅里載送到顧客家,我們是帶齊工具和材料,到顧客家去就地製作紙紮品的。曾經試過出差到新加坡、檳城、金馬崙等地,一去就是兩個星期。”

給先人圓一份功德

他回憶說30年前的功德屋格局比較小,大概七八尺高,爾今的功德屋越做越大間,二十尺、三十尺已是尋常。“功德屋是後輩給先輩特別訂製的‘住房’,大型的功德屋備有庭院、花園、樓房、金銀山等,講求的是孝心,給先人圓一份功德。”

請蔡金水給我們示範簡易的紙紮工藝,只見他拿出一張彩色紙,無需起草,5分鐘內就剪好一張漂亮的蓮花,手藝之純熟,令人讚歎不已。

在蔡金水大半輩子的紙紮事業生涯中,能幫助他人圓滿功德是令他甚為滿足的事,自祖輩傳承下來的手作的溫度在他手心不曾降溫,反而越發熾熱的傳承給下一代,生生不息源源不斷,紙紮事業帶來的美好也將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精益求精

LED燈魚池樣樣有

紙紮事業精益求精,突破無限可能!

紙紮事業靠一份巧思及一雙巧手,打造出琳琅滿目的功德屋、汽車、洋房、僕人、橋子、西方船等等令人目瞪口呆的精美作品,而隨著時代的改變,精益求精及更加細緻的要求,讓紙紮工藝更上一層樓。

蔡德福向《光明副刊》表示,如今的功德屋已經不是一般的功德屋,如果經濟情況允許,一些二十尺、三十尺的功德屋還安裝上LED燈、魚池等等。LED燈點亮時一閃一閃的各色彩光,非常吸睛。設有魚池的主家也會購買魚兒放置在裡面,讓整座功德屋更顯生動及別緻。

“大型的功德屋有花園、庭院、馬路、主房、兩三層的樓閣、金山、銀山等等,配上魚池、LED燈飾、八仙等裝飾,美輪美奐非常漂亮,往往吸引很多人的關注。”

製作大型功德屋需要動用到六七人,各司其職分工合作,花上一個月的時間來完成,當成品展示出來時,內心的喜悅是難以形容的。

造功德屋

考驗能力與耐力

步驟繁雜,大型功德屋考驗能力與耐力!

當精美的功德屋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時,又是否察覺這一棟房子到底花了製作人多少的心力和心血?蔡德福指出,造一座功德屋需要經歷數個步驟,每一個步驟都馬虎不得,因為這是一個講求良心的事業。

“首先需要依據功德屋的尺寸做設計,例如亭子在左,院子在前方,閣樓在後方,馬路在兩旁,金銀山在左右兩邊等等,它們的大小及比例都要分配好,不然如果馬路大過院子,那就很不相襯了!”

接下來需要計算粗竹條和細竹條的數量和承重指數,以及整座功德屋的架構,畢竟這是要承接整間屋子的重要部分,如果計算錯誤很可能會導致歪樓或倒塌的風險。這個步驟就好比我們打地基一樣。

再來是準備基底,也就是“水泥工”部分。將白紙、花紙、顏色紙等等黏貼上去,以往的做法是黏貼了白紙之後噴上漆料即可,近年來因為環保和健康等因素,他們寧可花多一些時間來黏貼顏色紙也不噴漆了。

最後就是俗稱的“內部裝修”,也就是把細節部分處理好,這一部分也是最考究和講求功力的一環。

“舉例庭院的扶手,每一個扶手的柱子都是以保麗龍切割出來,必須先將圖案畫在保麗龍上面,然後按照圖案將它切割出來,過後還要上色,最後將柱子緊緊黏在扶手上,距離及排列需要留意,不能馬虎。”

裝置LED燈也一樣,必須考慮它的功能性、美觀、燈光顏色搭配及整體效果等等,是光學也是美學的結合與構思。

值得一提的是,功德屋的對聯,是蔡金水早年請本地書法家寫的,這一份用心難能可貴。

最後一個步驟就是載送和安裝。大型功德屋需要動用到大型羅里載送,送抵目的地還得一步一步安裝,再來還要測試安裝的部分例如LED燈會不會亮、接駁口妥當不妥當等等,工序耗時且費力。

心驚膽跳

紙張漿糊割傷人

紙張也會傷人,紙紮這一行的傷害無處不在!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就是在掀翻紙張的時候,突然傳來一陣痛楚,哎喲喲是被紙張給割傷了!對整天面對著紙張的紙紮業者而言,被紙張割傷是常見的事,那薄薄的一張紙雖然不至於傷至筋骨,但那輕輕的一吻,也夠教人心驚膽跳的。

對蔡淑敏而言,除了紙張,另一個經常面對的職業傷害就是竹子。

“竹條很容易割傷人,要非常小心。而且竹條傷人更深更痛,有時候那像細針一樣的竹纖維扎進手指縫,是痛入心扉的呢!”

另外一個想像不到會弄傷肌膚的,就是乾了硬化掉的漿糊。“大家都以為漿糊不會傷人,但事實上乾掉的漿糊相當鋒利,我們也會不小心被刺到受傷。”

所以說不在那行業就不知道那行業的痛和苦,聽蔡淑敏這麼一說,大家可也長知識了?

回饋社會

捐助貧困逝者

行善不為人知,免費捐助紙紮物品於貧困逝者!

作為一名紙紮業者,蔡家向來大方捐贈紙紮物品於貧困逝者,捐助基本配件包括屋子、橋和汽車,祈願逝者收到心意。

蔡金水指出,他們有時候會接到某些機構或團體的電話,請求捐贈紙紮物品給貧困逝者,“有時候是殯儀館的負責人或慈善團體,因為他們偶爾也會接收到流浪漢、無家可歸者或貧困人士的殯葬事件,這都是義務的慈善協助。接到需要我們幫忙的通知時,我們會提供基本的紙紮物件,當作是回饋社會。”

有機會回饋社會也讓蔡家獲得無限的滿足和歡喜,也感恩自己能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能力範圍內的援助與關愛。

良心事業

報紙做柱太缺德

用良心經營事業,不以劣質材料製作紙紮品!

功德屋的閣樓大柱子是以一張張紙皮捲成的,蔡淑敏強調,別小看區區一根柱子,這從來不偷工減料。“因為捲好柱子之後還需要以彩色紙包裹,其實這根柱子到底是使用什麼材料來做根本沒有人會發現,因為你不可能把彩色紙撕開,檢查裡面是什麼吧?但即使是這樣,我們也會嚴格選擇材料,專以牛皮紙來捲心,不會為了省下材料費,以報紙做柱子。”

報紙當然比牛皮紙便宜多了,由於包裹了一層彩色紙,當然也不會被發現,但他們堅持不這麼做。

“報紙上面可能會印有別人的名字或照片,把報紙用來做功德屋就太不恰當也太不尊敬了。功德屋最後是會被燒掉的,這對報紙上的人物很不好,好像受到詛咒一樣,因此我們堅持不這麼做。”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